午夜12点一过收到了Fidelity发来的邮件,确认卖出了最后50股HOT,这支股票的收营最终定格在了2016年3月28日。HOT是美国喜达屋酒店(Starwood,也简称SPG)在纳斯达克的代码(ticker),2014年10月28日我第一次买入,到今天正好差不多1年半。曾经和朋友简单的计算过,攒下的积分等价于6.9%的折扣;房间经常可以免费升级,还能享用ClubLounge的免费小吃和饮料,这些实实在在的福利笼络了众多忠实粉丝,我也是其中一个。对于股票来说就变得简单:亲身体验过,看到身边的朋友用的也越来越多,所以它的效益一定不会差。
然而,就最近这一两年,旅者有了新的选择——民宿(airbnb)。虽然一些情况下没有像住酒店一样那么随意放得开,但就体验当地文化生活、地理位置和性价比的角度来看,酒店的竞争力一下削弱了很多。慢慢的,发现自己酒店住的也越来越少。
炒股票有不同的理论和技法,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可能每天都钻研股市行情,所以只有一个理论对我最适合,那就是买公司而不是买股票(也巧了,巴菲特也是这么认为)。自己的出行习惯慢慢地发生改变,而这个改变仅仅是一个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会习惯民俗,酒店的日子相对会越来越难过,于是乎我就有了抛售股票的想法。
最终的导火索其实是万豪酒店收购喜达屋,究其原因就是想组成全球最大的酒店连锁,减少彼此竞争,来更好的抵抗民宿对整个行业的冲击。这个消息传出之后,酒店业的前景又被放在了聚光灯下;有一篇对希尔顿酒店CEO的专访,他承认行业目前面临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能够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特色,而酒店的这种标准化配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质量,但已经无法满足一些旅行者的需求,所以希尔顿也正在努力让进行当地改造。本来以为收购已经尘埃落定,结果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一个中国的安邦保险,居然出了120亿美元现金要买下整个SPG。随后万豪提高了出价,而安邦又用150亿的价格秒杀了万豪。
消息让整个美国哗然,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成为中国在美完成的最大收购,这时美国人也开始研究这个“安邦”到底是什么来头。万豪市值188亿美元,所以当出价120亿美元的时候,70%都要用自家的股票相抵,现金只占30%。但安邦居然可以直接拿出150亿美元的现金?!这些钱都是哪里来的,美国人也不思其解。这场竞价到今天还没有最终敲定,但很明显150亿现金不是一家美国公司说拿就能拿出来的。
这场收购也把HOT的股价推到了84块,选择这个时机退出,无论最终谁赢得这场胜利,都与我没有什么关系了。倒是安邦保险,拿着那么多钱,到美国投资,平衡国内风险的做法,倒是有点意思。就我来看,国内保险业把钱拿到国外多元化自己的产业结构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酒店在外国是实打实的资产,不管旅游气候如何变化,地皮、酒店和品牌的价值影不会缩水,反观国内经济大环境不稳定的今天,确实有规避风险和保值的优势。但就从投资角度来看,1000亿人民币,在民宿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个投资未必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收益。
话又说回来,当年万达收购美国AMC电影院的时候,大家也有这样的感受,美国的Netflix,Hulu, AmazonVideo对电影业的冲击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但几年过去了大众对到影院看电影的热情没有减少。因为去电影院毕竟有一种情节,超大屏幕也不是一般家庭影院可以仿制的;但酒店不太一样,除了商务人士外,更多的背包客和个人旅者倾向于个性化、当地化的体验,刻意避开千篇一律的酒店,而这个大趋势不可避免,只是说这个变化来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吧。
如果你问我如今市场上最好的酒店会员计划,我仍然会说是SPG,作为一个拥护者,而不再是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