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

    从内罗毕机场到酒店的路上,我们体验了一把非洲的周五晚高峰;赶上了大堵车, 发现竟然是因为交警在环岛疏导车辆——典型越指挥越堵的案例。沿途一览了市容市貌,的确贫困的很。并行校车中的黑人小朋友看到我们两个亚洲面孔,兴奋地朝我们不停挥手,投来好奇的目光。黄色的校车外,印着硕大的黑字“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是我们从小就挂在嘴边的口号;此情此景下,突然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似乎我们输出到非洲的除了捐款以外,还有一些潜在的价值观。我们在肯尼亚遇到了两个导游,一是旅行社包车的Robert,他负责我们在内罗毕的接送,也是安博塞利2天游的全程导游;第二个是在马赛马拉营地遇到的Peter,是我们在当地营地拼团3天的好伙伴。两个人做导游都是副业,每年7-9月旅游旺季时出来挣一笔外快。我和ZXY都很喜欢Peter,他不但懂得多而且为人谦逊 。从他口中,我们听到了很多大草原上的奇闻趣事。

    进到在马赛马拉的第三天,我们的小团体中加入了一对巴基斯坦夫妇,男方说起话来一嘴官腔,似乎习惯了指挥别人,招来了我们和美国奶奶的一顿白眼;我和ZXY一致认为他可能是个政府官员。他问Peter在马赛马拉最好的营地是哪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好奇,马上在大脑数据库中搜索可能对应上的地方。Peter想了想说:“这个很难讲,因为一般游客只会待在一个营地;就和你们在网上看到的评论一样,都认为自己住过的是最好的。”听到这么逻辑的回答,我又惊又喜,立即刷新了对Peter的人设,我和ZXY起来:“要是换作一般的导游,说个自己喜欢的营地天经地义。而他的回答让人眼前一亮,肯定不是一般人”。果然,在巴基斯坦大叔不断的连问下我们得知,Peter完成了旅游业学士学位,平日还经营着自己的小旅游公司。与Peter临别时,他递给我们一张名片,印着youtube,facebook和instagram账户,待我们一看结果有3000多粉丝。

    到非洲旅行并不便宜,和想象中到不发达地区而便宜的假想完全相悖,殊不知肯尼亚的旅游业已经非常成熟,很多地方的服务精神堪比日本。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旅游公司多由白人所有并运营;比如我们住的Mara Bush Camp最早就是英国人建立的,如今由当地人任营地经理,搭理日常一切,但运营的理念非常西方。可想去肯尼亚旅行,非洲低价的人力成本,却有着巴黎般的高价收费,其中的油水大到瞠目。这显然不是什么秘密,当地人都想自己搞,所以我们才能看到Peter他的社交账户一应俱全。如今,社交网络市场营销已经变成了一门专业的学问,并且由专门的公司运作 。

    知识就是力量,一条四海皆准的道理,在落后的地方显得尤其重要。并不是哪项“专业知识”会帮到他们,而且看待世界和问题的视野和高度。在访问马赛人原始村落的时候,我们被拉到了那里的“希望小学”,支教的非洲老师穿的T恤上还印着“什么什么高中”的中文字样,是个话不多的文化人。但村长却能拉下脸来直接希望我们能够捐款,帮助这些在生活在旅游景点边上的孩子们,并且运用了peer pressure的方式说我们,说中国游客来帮助他们很多。尽管村长保证专款专用,我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只示意性的捐了一点 。显然,这些套路也被非洲人学了去,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门“学问”。

知识就是力量

内罗毕市区

《知识就是力量》有7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