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

罗马,一座记录了两千多年光阴的古都,承载了很多人童年的记忆。太多的电影、游戏和艺术作品都以罗马为背景,从熟知的“帝国时代”到“凯撒大帝”,再从“文明”到“刺客信条”,或者是家喻户晓的“角斗士”、“罗马假日”这些电影,都让我从小就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期待和敬畏。

如今,终于身临其“城”,似乎有一种朝圣的感觉。一睹斗兽场的宏伟石垣,精巧设计,以及复杂的地上地下结构,连系起电影游戏中的桥段,有一种心愿达成的释怀。登上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的屋顶,一览古罗马遗址曾经的辉煌,脑海中构想出千年前繁荣的市景和鼎沸的人声。步入万神殿,抬头仰望,唯一的采光透过穹顶中心的圆洞射入殿内,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罗马是建筑和历史爱好者的天堂,到处都有着听不完的故事,看不尽的奥妙。

翻开世界地图,罗马虽然是国际大都会,但仍然保持着千年前的风貌;遍布城市中的文化古迹,让人爱上行走:斗兽场,古遗址,威尼斯广场,西班牙广场,特莱维喷泉,万神殿,圣天使堡,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等等,每个都无不是标志性的名胜;在城中走上几步,就如同阅读了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欣赏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宏伟的建筑,精巧的规划,都融入到城市的岁月之中。如世代营业的剧场,上演过千万故事的发展和落幕;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走在两千年前的石板路上,继续演绎着世代相传的剧情。而难得是面对狭窄拥挤的城市基建和车辆骤增的对撞,罗马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选择了与之和平相处。伴随着时间迁移,人们也越发为生活在这样一座历史名城感到骄傲,担负起了保护这座古城的神圣责任。

罗马假日虽然短暂,但却是这次旅行的完美收官。第一次一家四口人的旅行,路上相互理解包容,其乐融融。罗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再去探索和用心感受,不过就像游戏里打开了地图上的另外一个保存点,期待着下次从这里出发向意大利南部探索。

托斯卡纳艳阳下

走进托斯卡纳,一颗慢生活的种子在心中发芽, 艳阳下的天高云阔,苍苍原野,有一种放空的情绪,时钟停摆的心境。诚然,我心中的托斯卡纳究竟是什么样子? 

规划旅行的时候,想说在几个大城市暴走之后,就放慢在托斯卡纳的脚步,享受一下难得的假期时光。找一家条件不错的精致酒店安顿下来,一来慢慢悠悠的逛逛意大利特色小镇,二来深度体验下当地的人文,品品红酒或者学习亲手制作一顿意大利美食,建立点“参观”所不能带来的情感链接。

可未曾想到,我定的“精致”酒店一上来就翻车:酒店倒很有特色,曾经是一座荒废在山间教堂改造而成;规模并不大,可能有8-10间独立的客房,每一栋都是传统石砌的房子。伴着夜色赶路,我们沿着崎岖的野路上山,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找错了地方。整个地方和大自然融于一体,当我打开房门的瞬间,被里面生活着的大量“蚊子”和“蜈蚣”吓的够呛,竟有掉头就走的冲动;急忙叫来酒店的工作人员,他们却似乎见惯不怪,拿来一瓶防蚊喷雾,而我却足足花了2个小时才消灭完潜伏着的蚊虫,并且完成了自己的心理建设。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段特别的经历。

清晨起来,打开房门,却让我有了不同的感受:眼前是典型托斯卡纳绿油油的山谷,谷中的晨雾还未散去,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一下就提醒我生活在真正的乡间,清新、淳朴。从这里展开一天的行程,开车到哪里都不算太远。托斯卡纳的面积虽然不大,却遍布众多中世纪古镇,每个都有自己的特色,做攻略的时候就让我难以取舍。当看到别人拍出的日出日落照片,感觉自己一个人真能在这里待上一两个星期吧。我们到访了留下不少遗憾,只有一餐之缘的锡耶纳;参观了有“文艺复兴明珠”之称的蒙塔普尔恰诺(Montepulciano)。45分钟车程外的San Gimignano(圣吉米亚诺)同样值得逛上一两个小时;或者在市中心的广场坐下吃顿午餐,或者登上高耸的古塔俯瞰古城;这些方方正正的高塔直入天际,据说在当时是贵族身份的象征,最密集时多达74座。而白露里治奥(Civita di Bagnoregio)是一座正在消亡的古城,是宫崎骏《天空之城》的原型。当峡谷起雾时,整座孤城仿佛漂浮在半空中,如仙境一般。而艳阳下的皮恩扎(Pienza)则拥有托斯卡纳最美的原野,当你驰骋穿梭在那接天的旷野中,你也许会想起《托斯卡纳艳阳下》的经典台词:“把葡萄须埋在土里,它就会生根发芽;同样的道理,不时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思想便会深邃很多。”

期间,我们还参观了一家当地的小酒庄,在农户和向导的指导下,体验了传统的脚踩葡萄,这是几百年前人们庆祝丰收,制作葡萄酒原汁的方式。虽然我在影视作品和游戏中都曾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但很难想象喝下自己脚踩过的葡萄汁,所以就是玩个新奇罢了。

托斯卡纳是一片神奇的大地,孕育了文艺复兴和大自然的美,它在我心中:

是艳阳下,照耀在绿油油的田野上,那缕斑驳的光线
是艳阳下,脚踩木桶中丰收的葡萄,欢声笑语的一家人
是艳阳下,驻足小耳朵教堂,体会出的那丝平淡和孤独
是艳阳下,电影女主角梅耶丝从挫败中走出来,寻觅新的生活和爱情的勇气

这些都是托斯卡纳的样子,自由、浪漫、随性、安静、美丽。

佛罗伦萨侧影

佛罗伦萨(Firenze)是这次旅行中我最期待的目的地,虽然是第一次到访,但似乎早已有了些许的敬畏之心。一来它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孕育出了举世绝伦的艺术精品;二来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翻开它,每一页都记载着油墨重彩的传奇故事。很难想象用一篇简单的博文就能重温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或者讲述一件伟大艺术品背后的来龙去脉。短暂的三天旅行时间,只能让我们了解这个城市的皮毛,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60多座宫殿及大大小小的教堂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慢慢品味。

我们来到佛罗伦萨的时候已经入夜,穿过安静古老的街道,在距离圣母百花大教堂不远的小巷里住下。清晨醒来,城市刚刚苏醒,是佛罗伦萨最美的时间。没有涌动的人流,阳光透过空气中弥留的雾气散射开,增添了几分神秘庄总的色彩。感觉就像“刺客信条”中的场景,借助VR让人身临其境地回到了13世纪,回到了那个在宗教统治下的中世纪鼎盛时期。如今的城市几乎还保留着600多年前的原样,这里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尊雕塑,都承载着扣人心弦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都与一个曾经富可敌国的商业家族有关:美第奇(Medici)。美第奇家族创办的银行因得到教皇的支持而飞黄腾达,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对佛罗伦萨300多年的统治下,家族大力资助了艺术创作和发展,因此这里也积聚了众多艺术巨匠:如达·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等等。在这座艺术的温床中,产生了大量的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使得佛罗伦萨成为了文艺复兴的重镇,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跃进的中心。

三天的时间,我们走马观花式地参观了圣母百花大教堂,三种颜色的叠加、优雅精美的风格和威严的米兰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登上由布鲁内莱斯基修建的独特双重砖制穹顶,见证了第一次把圆形屋顶引入天主教教堂,也让我们一览600年前的城市无余;进入到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艺术殿堂,一睹米开朗基罗手下的大卫雕像原作;穿过领主广场,欣赏乌菲兹美术馆陈列的“维纳斯的诞生”;最后也少不了渡过维琪奥老桥,去领略皮蒂宫中意大利园林追求的精雕细琢和高低层次,以及远眺标志性的城市侧影。

然而,到了15世纪,随着航海时代的来临,欧洲的金融贸易已经逐渐向大西洋沿岸转移: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荷兰开始崛起。尽管奥斯曼的战乱阻断了和东方贸易的通道,但哥伦布新大陆的发现和通往东方新航道的开发,使得深处欧洲内部的意大利大小公国,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衰落。在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先进的人文思想和科学艺术贡献,为人类历史的罗盘又一次的转向奠定了基础。而最不可思议的是佛罗伦萨能如同琥珀一般,历经时间、战乱、天灾,完美无暇地保留下来。意大利的每座城市都是人类文明的一部浓缩史,从米兰的民族运动,到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再到罗马的帝国辉煌。城市,在历史长河中沉淀演变,断壁,也在时光中洗净铅华。 旅行的意义不只是“来过”而已,而是身临其境的走“过来”。

威尼斯的瞬间

威尼斯似乎一直是个让人心驰向往的地方,我们把苏州比喻成中国的威尼斯,把总督宫复原成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人酒店,我也把Foster City形容是湾区的威尼斯;如今,这个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梦幻水乡,终于得以一见。

威尼斯的水是城市的灵魂,赋予了万物生机;蜿蜒的水巷,错综复杂;一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竟被运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岛。漫步其中,跨越石桥,楼宇和河流之间,充满了浪漫的诗情画意。 S型的大运河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威尼斯最长的街道”,你就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百年风华。沿岸近200栋宫殿、宅宇和座教堂,多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哥特、巴洛克和威尼斯不同的风格,是名副其实的水中艺术长廊。平日里的大运河就像熙攘的大街,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中最特别的还属贡多拉。如果不想绕路从桥过河,只要花上1.5欧元,就能搭贡多拉快速渡河,既是当地人出行的诀窍,又让我觉得这座城市如此的多样、有趣。

几年前,我看了一部由BBC拍摄的威尼斯纪录片;从城市和文化保护出发,讲述了这座城市面临的世纪挑战:历史建筑地基严重积水、下沉,房屋结构腐蚀老化,周期性的洪水和大量的游客使得保护工作难上加难。此外,90%的原居民因生活环境恶劣,10多年前就搬出了老城,如今开放的建筑多以酒店和景点为主,像是一座正在奏响哀歌的“消亡城市”。可能是受到这些潜意识的影响,我起初只为威尼斯安排了一天多时间;然而,仅仅几个小时后就被“说服”留下,决定放弃下一站五渔村的行程和已经预定的酒店,只为在这个有灵性的地方再多呆一天。老天也没辜负我们,用难得的晴天和雨后彩虹回应了我们的热忱。

到了威尼斯,打卡地肯定不会错过:以“欧洲最美客厅”著称的圣马可广场,在叹息桥和最爱的的人亲吻,登上钟楼鸟瞰城市设计的精妙,进入到总督宫一饱艺术精品的眼福。这些都是旅行中的亮点,然而却不是我最想用文字所记录的,而是三个瞬间让我对这个地方建立起了更深的纽带。

9月24日的傍晚我们抵达威尼斯,这一天是爸妈的结婚周年纪念,从餐厅庆祝出来已经10点有余。喝的有点微醺,伴着皎洁月光,闻着雨露的气息,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摸索回家的路。这时候的威尼斯,早已没有了游人的喧闹,空荡的街道,打烊的店铺,安静的气息,我们说笑的音律在广场和石墙上回响;难得不怕在夜路迷失,这个时候的城市只属于我们,这个瞬间的夜色无比浪漫。

我们的民宿是地道的威尼斯人家,一座带私人花园的独栋老宅。我们独自使用二层的两间卧室和客厅,推开卧室的窗户便是小运河,时不时还有贡多拉从前经过。家中的布局和陈列保留了当地的传统风格,精致古朴,让远道而来的我们一下子就融入到了这个城市中,成为了生活在里面的一员。房子的女主人Consuelo热情好客,为我们推荐行程和景点,把一个老威尼斯人的经验传授给我们。早晨她会带一个厨师为我们全家准备精美的早餐,看到一桌子美味的食物,我竟有一种像“国王般”生活在宫殿里的感受。熟路之后,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说到了这个房子的由来,说到了她明天去参加妹妹的婚礼,也讲到我们一路开车的所见所闻。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它的人,Consuelo的出现,让我对这个城市更加亲近。临行之前,我们一起拍了张合影,记录下了这个瞬间。

水边停靠着一排整齐的贡多拉,它们盖着蓝色的帆布,不远处的海岛上是圣乔治马乔雷教堂:总督宫前的的码头,是ZXY最喜欢的地方。她兴奋地从手机里翻出自己临摹的油画,和眼前的风景对比得一摸一样,心中似乎有一种“威尼斯我终于来了!”的激动和释怀。可能旅行中大家参观的景点90%都一样,但如果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情节,那带上这份心情的旅行就会特别不一样。看到ZXY释怀的瞬间,我的内心也突有波澜,突然觉得她的故事也就是我的故事。

威尼斯的好超出了我的预期,这里是一个想再回去,住上一段时间,慢慢体会的城市。在这里,我看到了威尼斯的未来依然是浪漫的。想念夜路一步一步,时而张望,时而驻足,没有烦扰的威尼斯,恬淡面对生活。

仙境中的奥尔塔圣朱利奥

意大利除了久负盛名的文化古迹、好酒美食之外,还有很多如图画般的美景和自然风光。只要向和瑞士接壤的北方寻去,就能找到隐藏在阿尔卑斯山脚下“仙境”般的小镇。奥尔塔圣朱利奥(Orta San Giulio)就是其中的一个,一个极具瑞士风情的中世纪小镇。坐落在奥尔塔湖畔,距离米兰不到90公里车程,它似乎没有什么名气,在马蜂窝上的游记也寥寥无几,但可能正是不为人知,才成就了它世外桃源般的宁静。

我们将近饷午到达,一座窄小的石头拱门,预示着小镇的入口;我们改为步行,沿着蜿蜒的小巷溜达,体会曲径通幽的神秘。错综复杂的岔路延展出去,我们的注意力也随之左右,望向城镇的深处,说不定路尽头的人家正在重复着传承了几百年的习俗。小镇很好地保留了中世纪的建筑风格,除了几家卖纪念品的小店,也几乎没有过多的商业开发。走着走着,眼前豁然开朗,我们来到了小镇的心脏——莫塔广场:左边的码头停靠着整齐的白色驳船,右面则是绘满五彩壁画的老式廊柱民宅,一条上山的步道直通山顶的黄色教堂,使之显得更加庄重。整个小镇的布局简单又紧凑,真可谓是麻雀最小五脏俱全。广场上,有穿着水手服的“绅士船夫“围在一起有说有笑,等待着渡湖的游客;有沉浸在色彩油墨中的画家,完全不在意身后驻足的人群;当然也有像我们一样被眼前的美景吸引,想尽快融入这惬意生活的游客。

遇到美景,脚步自然也就慢了下来,我们在广场上找了一家临水的餐厅,挑选了一张户外的桌子坐下,我早已对那时的食物没有了印象,但却清晰的记得:在初秋温暖的阳光下,我最爱的两个漂亮女人坐在对面,她们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卡布奇诺;我们一边赞美着湖景,一边讨论着这个小镇是旅途中多么惊喜的一个发现。待到起身看表,我们一顿饭足足吃了2个多小时,虽然我对服务员慢慢悠悠的服务不太满意,但这个时候又有什么更着急的事情呢?

看着还有些时间打发,我们决定搭渡轮去湖心的圣朱利奥岛一探究竟;好心的船夫会专门绕岛让我们有个全方位的感官。这是一个以4世纪传教士“朱利奥”命名的小岛,而岛上最有名的应该是这条“静默之路”(the Way of Silence)了。说是静默之路,其实指是的环岛小路,20分钟就能走完;街道上隔三差五就有悬挂的铜质字牌,如果你顺时针走,看到会是帮你寻求内心安静的启示;而逆时针走则是“冥想之路”,(牌子的背面)指引着人们如何抛弃脑中的杂念。上岛的游人不多,走到深处的就更少了,很多房子应该已经不再住人,斑驳的墙壁爬满了蔷薇,干涸石井也无人问津,空阔的小广场,古老的教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自己的历史。

我们虽然没有特意地等待日出或日落,但我脑海中一下就勾勒出了冬日清晨的画面:湖面的雾气还待散去,湖心的小岛隐约可见,湖畔的教堂映衬在背后高耸的雪山,炊烟从小镇里冉冉升起。还或者是一幅日暮时分的场景,夕阳的光辉洒满小镇,火红的天空倒映在湖水,零落的灯光透出石墙的空隙,预示着一家人的团圆和美好的一天的结束。

米兰的古典和现代之美

米兰是意大利之行的第一站,一家人搭乘不同的航班齐聚机场;伴着落日的余晖,我们坐着出租车向市中心进发。我们预定的民宿在距米兰大教堂步行5分钟的地方,也是整个城市最热闹繁华的地带。汽车从高速驶入市区,米兰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从浑厚的历史积淀中走出来的现代都市:车穿过高耸的现代写字楼,一转弯,就开在古老的石板路上,轮胎发出有节奏“咯噔咯噔~”的韵律,车窗外哥特式的建筑立面快闪而过,立在街角的穹顶教堂俯瞰着车水马龙的环岛;时不时的,还有一列老式电车带着大地的震动与我们擦身而过。这是一座古典与现代和谐共处的城市,是一座散发着魅力的古都。

从前提到米兰,我最直接联想到的东西有三样:时装周,大教堂和AC米兰队。这次近距离的接触让我对它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曾是罗马帝国和伦巴第王国的首都,米兰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古迹和遗产。网络上的攻略都说米兰没什么可玩的,待一天足够,如果是走马观花,针对几个有名的景点足以:“斯福尔扎城堡”,“最后的晚餐”和 “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而我们在米兰安排了2天半的时间,一来是想尽量深度游,放慢脚步感受生活,二来是以米兰为中心到周边的小镇转转。

入住安顿下来已经是晚上9点多,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填饱肚子;因为知道后面的旅行中少不了重cheese重pasta的高卡路里食物,我们一致决定第一顿饭不如从中餐开始。住在市中心有不少选择,我们挑了一家川菜馆,尽管店面不大,但一家人身处异国,围着一桌热乎乎的饭菜吃得津津有味,其乐融融,对即将开启的旅行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的重头戏是参观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我们一早拿着预约,步行来到广场排队。对于登高爬塔这样的项目,我是肯定不会错过的。教堂始建于1386年,经历400多年竣工,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世界第二大教堂,仅次于梵蒂冈大教堂。在这座教堂里曾举行过拿破仑的加冕礼,最多可容纳3.5万人共同礼拜。爬上教堂的屋顶,穿梭在雕琢精美的拱门和石柱之间,一瞬间让我回忆起了巴黎圣母院的火灾,我们4个人里只有ZXY还没去过巴黎,但好在这次不会错过米兰和梵蒂冈的瑰宝。教堂非常雄伟,几百座小型的尖塔,凸显出宗教的威严,然而整个上午天一直阴沉着,直到我们临走的那天才一睹蓝天映衬下的白色石刻的精美。到了下午阴天就变成了毛毛细雨,但这并没有减少我们去斯福尔扎城堡的热情,反倒是有种雨中漫步的调调。走累了,我们就坐下来点杯咖啡,聊聊天;雨停了,我们再回到雨水打湿街道上,尽管天色已暗,橱窗里透出来的暖光,让此情此景美轮美奂。

旅行前做功课的时候查了查意大利人早餐吃什么,一致的结论就是人们起的很晚,所以一杯咖啡一个可颂面包就对付到了午饭。面包什么的我们暂用麦当劳代替,但咖啡可不能含糊,到了意大利肯定不能再喝星巴克了,所以我们就认识了旅游中的新伙伴Lavazza。这家店就在教堂广场不远的小巷里,高档的装潢很明显是为游客准备的,但早上的本地人还是络绎不绝的。意大利人喝咖啡与中美完全不同,一来是没有人会端着个杯子在街上边走边喝,二是本地人大多都喝expresso,而非奶质饮品。咖啡馆设有站着的吧台,服务员会端上来一小杯expresso咖啡,一杯清水和一块巧克力,价格为一欧元;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喝起来真的就是3秒钟的事儿。咖啡文化的不同,就像有些人喜欢调过的鸡尾酒,有些更喜欢浓郁的烈酒一样吧。

第三天的我们驱车离开米兰前往一座湖畔小镇Orta San Giulio,是一处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而第四天我们走访了一个有意思的景点Bosco Verticale,直译过来是“垂直森林”,是两座被绿色植被所覆盖的居民楼。因为它就在谷歌米兰办公室的隔壁,所以我们自然没有错过;在体验完谷歌食堂的美食之后,我们就动身前往旅行的下一站:威尼斯。

2019的意大利家庭游

在2015年法国自驾游后,时隔4年,一家人终于踏上了旅途的下一站:意大利。和法国之行不同的是意大利几乎每个城市都像一处待挖掘的宝藏:路线、古迹、博物馆、名画等等都要系数清楚,所以光是筹划和预定就花了小半年的时间。但其实这次最大的变化还是ZXY的加入,一行4人,第一次大家庭的旅行,也是我期待多年的。直到今天翻看一年前的照片时,心里都感到暖暖的。

说到意大利,我第一个想到的关键词是文艺复兴,众多文艺巨擘,达·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家喻户晓的名作,从建筑、到雕塑,再到绘画,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温床。意大利也因此是拥有最多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有大大小小3000多座博物馆,10万个教堂,和随处可见的百年老店,说不定哪个就是莫奈画中的转角咖啡馆,或者莫泊桑小说中的书店吧。当然提到意大利,人们还会把它联系到浪漫爱情之都,这里是很多电影经典的取景地:我和ZXY也在“罗马假日”中的特雷维喷泉前许了愿,在西班牙广场的长阶梯上驻足,在偏僻田野中寻觅“托斯卡纳艳阳下”和“命中注定”中的小耳朵教堂,希望能重温电影中那些甜蜜温馨的情节。

我们把旅行安排在了9月底,也算是意大利最好的季节之一,躲过了最炎热的月份,又赶上初秋天高云淡,逛起来自然是舒服得很。我们分别从北京、上海、旧金山三地汇聚到时尚之都米兰开始这段旅行,体验了当地的Lavazza咖啡,驾车一路向西,途径罗密欧朱丽叶的小镇Verona,到达了水城威尼斯。再南下前往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著名的比萨、古城锡耶纳和著名的托斯卡纳平原,最终收官在首都罗马。

在安排路线的时候,总觉得意大利国家不大,14天时间似乎也很充裕;但当把想看的、想玩、想去的地方一罗列,发现每个景点都很赶,既不能像意大利当地人一样地慢生活,也很难进入到有特色有深度的地方,只好忍痛割爱,大刀阔斧地放弃了整个意大利南部地区:那不勒斯、鑫鑫向往的庞贝古城、美丽的西西里海岛只能留给下次了。还好旅行的多了,知道再美好的旅行都会有所遗憾,倒不如不纠结,跟随着心走,而这也又一次在途中得到了验证。意大利深入地中海腹地,曲折的海岸线造就了它美轮美奂的沿“海”风景,从绵长的沙滩到陡峭的岩石峭壁,处处都是风景,而其中最著名的是“五渔村”。但我们总是说旅游中充满了各种惊喜和意外,当我们一行到威尼斯的时候,一家人似乎都爱上了这座城市,恋恋不舍;和从亲戚朋友那儿听来的旅行团经历完全不一样,遇到了友善的airbnb主人,为爸妈过了结婚周年晚餐,体验了当地“条条小巷通运河”的奇妙,我们投票临时取消了“五渔村”的行程,只为能在威尼斯多玩一天。这就是再怎么计划也赶不上变化吧,而好在这也是旅行的一部分。

其实说来,能一家4口人旅行一直是我的小梦想,特别是看到一家人相处融洽,一路下来,有说有笑、相互照顾,虽然有点小累小辛苦,但心里总是暖暖的充满感激的。2020这么特殊的一年把大家各自堵在了家里,相聚都难,只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我们也可以展望一下旅行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