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北京很多年,但看着四环、五环、六环,一环修完再接一环,交通状况似乎并没有怎么改变。曾有专家指出是城市的规划的问题,因为规划过度密集住宅区,而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商业以及工作机会,使得每天都在上演清晨上班这个方向堵,晚上下班对面方向堵戏剧性一幕。仔细想想,北京的交通堵塞不简简单单的是规划的问题。
其实,堵车问题哪里都有,作为人口密度全美第二的三藩市和湾区自然也不例外。湾区的工作机会主要集中在旧金山市区和硅谷的IT公司,所以每天车流的趋向也非常明显,住在北湾和东湾的很多人都要过跨海大桥上班,贯穿南北的高速公路也就这么两条。所以这些大桥、公司集中的高速出口自然成为了交通系统中的瓶颈,每天拥堵也不足为奇,但很多非常人性的设计和细节都能让人感觉到美国的有关部门对待拥堵、治理、引导的理念及方式值得参考。
金门大桥是旧金山的地标,1933年开始修建的六车道悬索桥,连接着旧金山市区和Marin郡,每天早上人们都会开车进入市区,而晚上则与之相反。细心的司机会发现,每天早上入城是四条车道,晚上出城的时候仍然是四条。正好有一次我开车经过大桥,发现一辆行驶缓慢的皮卡打着双蹦灯在最内侧车道,离近了看到上面站着两个人,一人把插在地上的塑料路墩拔出来,另外一个人则把它插在车的另外一边。这样一来,本来三来三往的车道,就变成了四来二往。他们根据每天不同时段的车流量,改变车道的数量来大大的增加的大桥的通行量。
在美国,这样的跨海大桥通常都要收费,然而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单项收费,只有向一个方向的车辆收钱,这样既减少了司机缴费的麻烦,又加快了另一个方向的车速,避免了不必要的排队。而从去年起,金门大桥有了新的改变,所有的收费站都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摄像头,经过的一切车辆都会在一周之内收到邮寄到家里的过桥费的账单,如果你在网站上注册的话,可以按月份一次付清,就像支付信用卡一样方便。
为了减少拥堵,湾区的主要高速都设有拼车道,周一到周五早上7点到9点,下午3点到7点这段时间,这条车道只能给车上有两个或者两个人以上的机动车使用(也有要求三个人的),以鼓励人们一起拼车上下班。很多地方缓慢行驶只有20迈的时候,拼车道仍然能开到40迈左右,不过你还不能眼红,因为铤而走险的代价是一张435美元的罚单。 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拼车还有额外的“奖励“——免过桥费,“Carpool”这个英文单词就是我在纽约实习的时候和老板学到的。因为和老板住的很近,所以每天都可以搭他的车,每当看到收费站排着的长队,我们内心窃喜从最靠外面的一条通道直接过关,享有这样的特权,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拼车”的好处。在加州,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力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仅减少污染,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为了鼓励人们绿色出行,政府也赋予了这些环保车走拼车道的特权。就算是一个人,也一样可以享受到拼车的好处。
交通、出行是人们生活的一件大事,做什么事情都少不了它。在美国,看到了先进的智能系统,体会到了人们的礼让意识,所有人都为了良好出行环境做出的努力。其实,美国的交通系统远远不止我提到的这些,我们和他们的差距也存在很多方面和细节。2013年5月回国前,我其实已经3年没有回北京了,回去发现变了东西很多,没变的也很多。呆的时间尽管不长,但是在对比下,对于很多社会问题、城市现状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每个北京人都愿意自己的城市越来越好,不单单是越来越高的楼,越来越奢华的服务设施,而是一个真正宜居的城市,一个能够让人们继续传唱“荡起双桨”,“数星星”歌谣的地方,一个能够想历史、文明传承下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