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重来

   说到推翻重来,想到不少发生在身边的鲜活例子:新铺好的马路刨开埋光缆,填上没多久又挖开了走管道,这是市政部门计划和统筹的问题,倒是容易改进和纠正。而市场上已经有成熟的产品,却非要推翻从头再做一套,这就是观念的问题。

最近从一位参加硅谷创业活动的朋友口中听到了一件让人气愤的事情:小半年前,阿里巴巴的投资人到硅谷举办了一场创投活动, 寻找在美创业华人的好项目。当事人是做电影网络众酬的,希望能够得到国内大公司和财团的资金支持,当时台下的高管都对这个项目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会后他没有等到接洽和投资,而是两个星期后阿里影业的“众酬”板块火速上线了,他的”创意“梦想就此被彻底粉碎了。

中国的“重头来”无非两种,一种是抄袭好的创意甚至直接克隆产品,二是不管别人有没有,我都要写自己的。第一种自然不用多说,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国内IT巨头的垄断和抄袭也见惯不怪了。他们往往用极低的价格试图收购有商业价值的初创公司,一旦被拒绝,两个星期内他们自己的产品就可以上线,让这些刚刚起步的公司一夜间变得分文不值。为什么抄袭?为什么重来?一心只想着自身的经济利益,全然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智慧成果,所以把国内的创业环境搅得乌烟瘴气;以致四海之内人人创业,目的不是为了做出好的产品,而是梦想一夜暴富。所以越来越多在美留学的年轻华人选择留在硅谷创业,因为这里的环境更加健康,原创的点子能够得到保护、认可和尊重。

而第二种就是明明有成熟或者开源的产品,我们还要再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重新写一遍。我们称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的行情和需求,但看看谷歌、脸书、Twitter、Twich不是在世界各地都推广的不错嘛?开发好的成熟产品,只需做好当地化,加入本地元素就能很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而为了在中国生存,很多外国公司也因此不得不实行双重标准。当然,国内群雄争霸的局面还得感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封闭环境,在中国这个局域网内,世界功能最强大的搜索引擎,中国人不能使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人在使用的Facebook、Twitter都不能联网使用,外国互联网技术也进不来,这才孕育出这么多与世界IT领域里面目相似、功能相同、做着同样事情的中国IT巨头。

几年前读过一个哈佛大学计算机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他鼓励所有毕业生都去加州工作,而不是充斥着铜臭的华尔街。因为他觉得接受了这么好的高等教育,应该把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运用到改变世界的地方。我同意工作不分三六九等,但价值观却有优劣之分;虽然不是每一个来加州的毕业生都会直接从事“改变世界”的项目中,但我们却都有着一份使命感;细想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至少每个人为推动这个浪潮贡献了一份力。相比之下,编写金融交易的模型虽然同样充满了难题和挑战,但对社会和人类进步的贡献却是微乎其微。

​抛开这些方式问题不说,互联网兴起的“开源项目”优势之一就是为了大家可以相互参考和借鉴,而不需要重复别人走过的路,使得人才和资源可以重新分配到更需要创新和研发的领域。我们恨不得从10年前就开始高谈互联网创新,但纵观这么多企业、产品、科技,有多少是克隆的?有多少是真正的创新?创新的定义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我们没有的”。否则,我们推翻重来的不仅仅是城墙、牌楼、古迹,还有工业产品,创新观念和一代人创业的热忱。

《推翻重来》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