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回北京”,在我的字眼儿里就打着回家的意思,从小生活的城市,自然而然的就把两者划上了等号。并不是因为不想家,但过去的5、6年里只回了一次国,但就在今天已经是我一个月内第二次回国了;托大风寒流的福,空气质量比上新年的时候好了许多,终于可以出去走走,会会朋友了。
和曾经在美国一起共事的朋友喝咖啡,她开门见山就问我这次回来有什么感受:有没有觉得北京哪儿都不好,会不会也成为很讨厌这里的那种人。我知道她说的那类人,国外待久了,回来看不惯的东西太多,所以就总是这儿也不好哪儿也不好的。她这么问其实让我很难回答,因为我06年离开这座城市去读大学,变化大的是越盖越密的商厦写字楼,是拨不开PM2.5的海市蜃楼,是算不出要400一顿的海底捞和蹭蹭飙涨的物价,是不但街边停上两排车居然人行道也要停车的马路,有让我看不懂的代步车和各类山寨汽车,还有形同虚设而只给人带来反感的地铁安检。
然而,没有变的是随处吐痰扔垃圾的行人,是周围人都捂上口鼻但还吸得自我陶醉的烟民,是电梯上不靠右站的乘客,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机动车;还是仍然还要靠人力三轮车来清理垃圾的工人,是坐不起高铁回家过年的打工者,是寒冬里仍然坐在街角修鞋修车的大爷;10年了,没有改变的也很多,比如国民素质和老百姓的民生。对比着这些好与坏,有时想想也心塞,还真不敢说北京哪里都好。
但是我又告诉她,如果离家太久,就会有一种陌生和距离感,会突然觉得这仿佛是别人的家、别人的城市;然而,不是老话说“金窝,银窝,都比不上自己的狗窝”,人又是适应极强的动物,两天下来就又如鱼得水活的自在起来。我骑上老凤凰车,穿梭在一街二巷三条子,占着大马路,不等红绿灯,好像这些事情让我再做回去一点也不难。
所以我给她的答案是:我不讨厌这个城市,但有很多看不惯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