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似乎一直是个让人心驰向往的地方,我们把苏州比喻成中国的威尼斯,把总督宫复原成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人酒店,我也把Foster City形容是湾区的威尼斯;如今,这个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梦幻水乡,终于得以一见。
威尼斯的水是城市的灵魂,赋予了万物生机;蜿蜒的水巷,错综复杂;一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竟被运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岛。漫步其中,跨越石桥,楼宇和河流之间,充满了浪漫的诗情画意。 S型的大运河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威尼斯最长的街道”,你就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百年风华。沿岸近200栋宫殿、宅宇和座教堂,多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哥特、巴洛克和威尼斯不同的风格,是名副其实的水中艺术长廊。平日里的大运河就像熙攘的大街,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中最特别的还属贡多拉。如果不想绕路从桥过河,只要花上1.5欧元,就能搭贡多拉快速渡河,既是当地人出行的诀窍,又让我觉得这座城市如此的多样、有趣。
几年前,我看了一部由BBC拍摄的威尼斯纪录片;从城市和文化保护出发,讲述了这座城市面临的世纪挑战:历史建筑地基严重积水、下沉,房屋结构腐蚀老化,周期性的洪水和大量的游客使得保护工作难上加难。此外,90%的原居民因生活环境恶劣,10多年前就搬出了老城,如今开放的建筑多以酒店和景点为主,像是一座正在奏响哀歌的“消亡城市”。可能是受到这些潜意识的影响,我起初只为威尼斯安排了一天多时间;然而,仅仅几个小时后就被“说服”留下,决定放弃下一站五渔村的行程和已经预定的酒店,只为在这个有灵性的地方再多呆一天。老天也没辜负我们,用难得的晴天和雨后彩虹回应了我们的热忱。
到了威尼斯,打卡地肯定不会错过:以“欧洲最美客厅”著称的圣马可广场,在叹息桥和最爱的的人亲吻,登上钟楼鸟瞰城市设计的精妙,进入到总督宫一饱艺术精品的眼福。这些都是旅行中的亮点,然而却不是我最想用文字所记录的,而是三个瞬间让我对这个地方建立起了更深的纽带。
9月24日的傍晚我们抵达威尼斯,这一天是爸妈的结婚周年纪念,从餐厅庆祝出来已经10点有余。喝的有点微醺,伴着皎洁月光,闻着雨露的气息,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摸索回家的路。这时候的威尼斯,早已没有了游人的喧闹,空荡的街道,打烊的店铺,安静的气息,我们说笑的音律在广场和石墙上回响;难得不怕在夜路迷失,这个时候的城市只属于我们,这个瞬间的夜色无比浪漫。
我们的民宿是地道的威尼斯人家,一座带私人花园的独栋老宅。我们独自使用二层的两间卧室和客厅,推开卧室的窗户便是小运河,时不时还有贡多拉从前经过。家中的布局和陈列保留了当地的传统风格,精致古朴,让远道而来的我们一下子就融入到了这个城市中,成为了生活在里面的一员。房子的女主人Consuelo热情好客,为我们推荐行程和景点,把一个老威尼斯人的经验传授给我们。早晨她会带一个厨师为我们全家准备精美的早餐,看到一桌子美味的食物,我竟有一种像“国王般”生活在宫殿里的感受。熟路之后,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说到了这个房子的由来,说到了她明天去参加妹妹的婚礼,也讲到我们一路开车的所见所闻。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它的人,Consuelo的出现,让我对这个城市更加亲近。临行之前,我们一起拍了张合影,记录下了这个瞬间。
水边停靠着一排整齐的贡多拉,它们盖着蓝色的帆布,不远处的海岛上是圣乔治马乔雷教堂:总督宫前的的码头,是ZXY最喜欢的地方。她兴奋地从手机里翻出自己临摹的油画,和眼前的风景对比得一摸一样,心中似乎有一种“威尼斯我终于来了!”的激动和释怀。可能旅行中大家参观的景点90%都一样,但如果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情节,那带上这份心情的旅行就会特别不一样。看到ZXY释怀的瞬间,我的内心也突有波澜,突然觉得她的故事也就是我的故事。
威尼斯的好超出了我的预期,这里是一个想再回去,住上一段时间,慢慢体会的城市。在这里,我看到了威尼斯的未来依然是浪漫的。想念夜路一步一步,时而张望,时而驻足,没有烦扰的威尼斯,恬淡面对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