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夏莲,又是一年

      冬雪夏莲,又是一年。流水逝去,乘风而来。人果然对时光的感触日益加深,却又对生日愈无所谓;甚至已经记不清到底是26还是27,同行的朋友居然记得比我还要清楚。成长,很多事情慢慢看淡,曾经计较的也渐渐释然;生活重心的转移,也不知道是真的成熟了还是也变得现实了、世故了。但我似乎可以肯定这些变化是好的,只要有奔头,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每年的生日都是在忙碌中度过,以至这篇三天后才发出来。生日当天起个大早,晨读锻炼,吃好早点,迎着城市的阳光,融入忙碌的人群;拿上一杯星巴克的免费白巧克力摩卡,坐上了和往常一样的230号火车。我,打开电脑想写上一点什么,又不时抬头看看窗外闪过的图画,从城市到田野再到一个个小镇,加州的美好都缩影在这短短的30分钟的跑马灯中,随着耳中的音符跃动。到了公司,同事也送来祝福,而且早在几天前就吃过了组里准备的巧克力蛋糕。下班后,练习新的钢琴曲,晚上和几个朋友吃了顿日本烧烤。这一天,收到了来自各地的祝福,有蛋糕,有生日歌,有大餐,有朋友的相伴,还有久违的礼物,让我倍感开心。

生日必定有愿望,有憧憬,还有满满的决心,2014年的生活艰难但过的很充实,做了很多之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事情,学单板学法语,看极光探冰川。看着车窗外不远处的叠山,绿油油的田野,盛开的迎春花,我相信2015年更加精彩。

窗外的风景

    刚刚过去的周末又录了一首旧曲子—“Scenery From My Window”(我窗外的风景),赶在忘却前重拾起来,存成影像资料。弹起来还有有些生疏,毕竟曲子还是两年前练的,我非常喜欢它触动心弦的旋律,也因为它寄托了我很多的情感,像是夏日里推开光线漫射过的百叶窗棱,冲向树荫奔向海浪的清凉;又觉得窗户的另一边是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满是美好和憧憬的地方。

在公司大平台的隔间坐久了,就尤其喜欢靠窗的座位,可以有难得的阳光,能看到外面鲜活的世界,流动的车流,往来的路人,一切都在告诉你这个世界正在运转。人始终都摆脱不了生活在盒子里,无论是精神上枷锁,还是四墙一顶,这样才有跳出盒子思考的这句谚语。的确,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生活太久,就会变得安逸,害怕改变,抵制未知和不确定。但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这么一扇窗,窗外的风景就是对生活和希望、憧憬和奔头,而这扇窗最好足够大,好让阳光能照亮心中的每个角落。我喜欢旅行,想到不同的地方,看看不同的人、物、情;我期待美好的爱情,找到心仪的她,也努力做完美的他。就像常说的那样,要一直追逐,向着太阳的方向。

人生如期权

    2014年9月开始接触期权,从最简单的保护性买权(Covered Call)上手,逐渐开始运用一些复杂的策略,比如差价期权(Spread),跨式交易(Straddle), 勒式交易(Strangle)等等,有时还会组合成一些奇怪的策略。抛开盈亏不说,其实单是炒股方式的改良和进步就已经让我倍感开心。父母都是多年的股民,想当年也算是很早入市的一批开拓者,但他们听说我要“玩”期权的时候,神经好像一下子就紧绷了起来,态度也严肃了许多。好在近一年过去了,我倒还是活的自在,车没典当,人没天台,想必他们也认同了我新获得的“人生技能”。

人们对期权有所偏见,使其成为血本无归的代名词并不是空穴来风。有些人炒股如同赌博,觊觎一夜暴富,自然就有惨淡收场的可能;但更多的时候,合理利用期权可以控制风险,降低成本,甚至在价格平稳的股票上大有作为。

母亲曾经教导我要懂得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似乎也有越来越深的认识。周围的朋友,有些人选择稳健的债券市场,而有些人选择了坑爹的石油天然气,也听说有朋友赌期权赔了很多。其实从选股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和风险打上交道,蓝筹股Volatility小,科技股则反之,收益和风险的权衡也因人而异;而开始做期权,我们似乎就直接与风险正面交锋。

但就期权而言,收益高、风险大从外界获得普遍认知。正如和大多数人对期权的了解一样, 总觉得它是件坏事,应该敬而远之。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如同期权一般,并不是它们不好,只是我们太缺乏了解,思想上的壁垒自然而然地寻求自我保护规避风险,重复的负面反馈最终形成了偏见。所以对于未知的东西,不能先入为主,因为通常这些复杂难懂,或者需要花时间理解的事情,人们更乐于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不如自己加以了解,再做定夺。好的东西纵然会有风险,而有风险的事情,也会带来意外的回报。就如同炒期权一样,最重要的就是做到风险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也是很重要的人生一课。

我想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人,眼界放开一些,让自己感受不一样的惊喜,发现新的朋友,新的世界。

10年カレンダー

有些曲子练了很久,却不想已经物是人非;

有些往事太久不拾,终究也会慢慢的忘却。

一直计划把自己平时练的曲子录下来,也算有个存档。之前总是觉得录出来的声音效果不好,所以计划一拖再拖。今天是2015年的2月14日,从这首“10年カレンダー”开始吧。
一首准备为了第10年的歌…

玩什么

    刚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在西三环的万寿寺办公。古寺为清代修建,有三四进院子,红色宫墙显得庄重威严;当时中间最大的殿宇只剩下残败的石基和丛生的杂草,俨然已经荒废了很久。然而记忆中的这里却是我童年的乐园。每年夏天,百花争艳,蝴蝶竞逐,我会抓起自制的装备,在这花园中之中,一跑就是大半天。逮到了漂亮的蝴蝶,带给母亲看,有时手捏的太急太紧,还要小心翼翼地把两片翅膀分开,然后制成标本夹在笔记本里。还有一次,居然抓到了小刺猬,圆圆的肉肉的,可爱至极。我求母亲把它留下来,用纸箱为它搭了一个温馨小窝,可谁知道这个小家伙竟然全不领情,绝食抗议。母亲说很多动物亦是如此,它们不忍被人束缚,为了自由宁可不吃不喝,那时的我并不懂得这其中的涵义,只能无奈地把这小可怜儿放生。

这些是珍藏在回忆深处的美丽片段,是我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和朋友去滑雪路上分享的。翻出这些回忆的时候,我感觉到一种莫名的“珍贵”,因为这些似乎都已经离我们的生活渐渐远去。2012年6月回北京,连续20天的深度雾霾,胡同不见了,街头巷尾的叫卖消失了,墙院里博弈象棋的老人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停满了行人道的小轿车,站在国贸都看到不对面的灰霾,一切似乎都在一夜间彻底改变了。

我想我们小的时候都在玩什么?是呆在沙堆里设计建造复杂的地道和水渠王国,坐在马路边审阅过往的汽车编队,还是托着下巴蹲在蚂蚁洞前看大军搬运食物,还是在草坪上练侧空翻仰望夜空数星星,或是奔跑在大院里捕捉珍奇的蝴蝶和红翼蜻蜓?那现在的我们呢?似乎一部手机就是我们全部的世界。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使得更多事情变为可能,人们的生活模式也翻天覆地的改变。很多人恨不得每天都要把联系列表里的人都说上几句嘘寒问暖的空话,发自拍照、美食照、旅游照,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过的不够好,一遍遍的拉列表刷新其实已经看过很多遍的内容;我们的联系人列表越加越长,我们的世界好像大了,我们世界其实小了。我们充实虚拟世界来弥补现实生活的空虚,不想一切都是徒劳。

从雪场出来一上车,大家又都一头扎进了各自的电子世界,而我则静静地注视着远处美丽的霞光,沉浸其中,那一缕跨越天际的金黄渐变,在这个平静的傍晚尤其美丽。这时,朋友的手机没电了,大叫要借手机玩,说“闲的太无聊,不刷一刷手就痒痒”。虽有开玩笑的成分,但似乎我们这一代人似乎已经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电脑,离不开这个虚拟的世界。

儿时读鲁迅的课文,曾经觉得里面写的生活离我们很远,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周庄看戏怎么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所能体会的,但现在看看,谁想自己童年的片段已经变成了如同课文一般虚幻,一样触手不及,冬天到雪地里去捕麻雀哪里还能想象?到哪里还能看到浩瀚的星空和银河?有时看着琳琅满目的儿童用品,我不禁感叹现在的小孩儿真是幸福,从小身穿“波波瑞”,脚踩“路不通”,iPad不离手,玩具玩偶也应有尽有;然而,这些属性都是家长在小孩子身上赋予的,是家长追“名”逐“利”,是家长没时间陪伴左右;所以还是我们小的时候更幸福,有和父母躺在紫竹院草坪上认识银河星座、有着无数吸引我的大自然事物,有着讲不完的温馨励志故事。我希望以后自己的小孩能够生活在一个本真的环境里,能够有父母和老人的陪伴和支持,体验生活中无尽的美好事物,和大自然的馈赠;我希望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童年,也有说不完的故事和回忆,生活在真实世界里,而不被一块屏幕所累。

2015新年企划

    起了这么一个大白话的标题,也就不浪费笔墨感叹这2014的时光匆匆。搬到三藩三月有余,也适应了新的生活节奏;日子越来越规律,分秒光阴就越显弥足珍贵;一年怎么过都是过,要不浑浑噩噩糊里糊涂,要不勤勤恳恳日有所长。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对于我来说新年企划是个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哪天不再给自己制定目标,那一定是计划执行的差强人意以至于无言以对。新年之际,在这与世无争的温哥华,静静的想一想,回顾往昔,计划未来。这样,工作上有了目标,生活中也有了奔头。

1.努力工作,认真理财

2.学法语

在伯克利上了一学期的法语课,感觉长进不少;平时懒散惯了,而今又走进课堂,找回了那股学习的拼劲儿。清晨走在洒满阳光的街道上,耳边响起婉转的法语调调,突然从中捕捉到了一个新的单词,心中欢喜不已。这次到温哥华访友,处处都能看到法语的标识,法式的餐馆,连买个雪票其中一面都是法语说明,感觉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今年第二学期的法语课,要再接再厉,口语多加练习,争取今年年底或者明天年初去考个法盟的DELF认证。

比较喜欢的几首法语歌,分享出来:

T’es PasUn Autre, Emilie-Claire

Jardind’hiver, Emilie-Claire

Derangerles pierres, Carla Bruni

Rosa/Claire de Lune, Jennifer Lee

La Foule,Duo Gadjo

 

3.学冲浪

感觉冲浪和单板很相似,但可以想象平衡上面应该更难驾驭。因为母亲说去年不适合玩水,所以打消了学开船的念头;谁想心中突然萌生了这个想法,本打算在感恩节找个漂亮的海滩好好学上一周,也顺便放松放松,不过还是因为没有提前筹划,所以计划夭折。现在越来越觉得学新东西要抓紧时间,身体没有以前灵活,而且摔一下很疼,很多动作都放不开、不敢做。希望15年能够有个志同道合朋友搭伴一起学习冲浪,共同进步。

4.单板

最近单板的进步比较显著,短短几次,goofy已经熟练掌握,regular也慢慢的跟进,Terrain Park的小跳跃“作”了不少次,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跟头。有了基本动作的保障,今年的目标就是完成Terrain Park的180度和360度平行旋转两个动作。

5.拍部小电影

2014年剪辑了几部简单的视频,主要是和滑雪、旅行相关的,主要起记录和分享的作用,并没有什么情节和思想。记得在两年前就曾有想法拍摄小短片,但很多事情想起来简单,做起来难。14年末和一群小伙伴成立了“火”剧组,大家都对拍摄或者出演短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也希望借此机遇实现这个小愿望。

6.花更多的时间来陪父母

2014年发现自己和爸妈交流的次数少了,时间也短了;2015年会花更多时间陪伴爸妈,盼望全家早日团聚。

7.各种各样的小愿望

小愿望总是各种各样,小目标也是五花八门;从小爸妈教育我做事情要给自己制定目标和规划,每天睡前想想今天做了什么,明天要做什么,这是一天的小计划。比如滑冰,多数时候就是绕着冰场一圈一圈滑,一次下来除了适应了这冰刀,并没有过多长进。这次在温哥华特意请教了Hocky Stop的动作,果然进步神速,右脚已经能停住。

我觉得人活着就要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样不但过的开心,还能有所进步。有这么一个说法,年轻人就像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磨成了圆的石头。褒义的解释就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圆滑慢慢学会了为人处事;但也同样可以理解为失去了个性,为了生存改变了自己。最近在读Creativity Inc这本书,是Pixar的创始人写的;面对一路走过来的曲折经历,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这点:成长成熟不可避免要向现实妥协和低头,但无论是在最得意还是最艰难的时候,都要有勇气说不,牢记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内心的呼唤。

感悟2014

   “新的一年,新的自己”每到年末的出场率就特别高,抛开客观唯物的阐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成为“新的自己”?它只不过是一句悦耳、显摆的说辞罢了。成长环境、父母影响、朋友圈子,在过去的20多年里塑造了不同的性格、视野和价值;客观的说,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因为一时的想法和冲动而彻底改变,所以一个人不可能摆脱一切束缚完全独立的生活在当今的大环境中。纵使会有质疑、会有疑惑,但久而久之发现骨子里的自己仍旧没有改变。然而,生活中也存在着种种催化剂和刺激物,比如恋爱、失恋、劫难逃生等等,只有真心的欣赏或者接受这种影响,才能抵抗钝性,推动自我的改变。

2014年,我尝试了很多事情,想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有些写了出来,有些分享给了家人和挚友。没有大的人生起伏,计划中的事情按部就班,小的事情上努力有所突破。曾经为自己买了一款上班用的名牌包,内心的不安和冲突最终让我选择了退货;取而代之的2015滑雪季票和GoPro,着实让自己心中踏实良多。又比如和朋友去了洛杉矶夜店,看到体会了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但发现自己终究难以融入其中。人是矛盾的,得不到的,会梦想拥有,甚至有时并不是自己欣赏的;可笑的是,很多看似幼稚浅显的道理,却只有自己亲身感触、碰到南墙才得以释然。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可能对可能错,但唯有真正尝试过,才道得出爱与恨,才辨得出优与劣。

2014年懂得了简单打扮自己,关注一下时尚的潮流,搭配下简单的颜色,关注下自己的穿衣风格,的确也让自己精神焕发。无论新的尝试失败了还是成功了,这个过程都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坚持做什么,妥协什么。

想到感悟,其实各个方面都有不少,但可能还是感情上还略带苦涩,所以一写出来就占了比较大的权重,心中的酸楚也不禁流露出来。尽管初衷并非如此,但我想感受最深的、最有话可说的才是最真实的感悟。

等待是一种品质。

——记得初中的时候写过一篇题为“等待”的作文,意在说明人生中充满等待和考验,却没有想到现如今有这么深切的感受。2013年中进入股市,和多数新手一样,再好的股票在手中也拿不住,浪费了不少绝佳的机遇;而现在我则会告诉身边的好友炒股要有耐性。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事情往往急之不得。前两天在书中看到一句话非常赞同:“智者只是比常人多了一份耐心”。

爱不会改变对方,但爱一个人可以改变自己。

——曾经一直天真的认为爱可以改变一个人,朋友苦心劝说我却实不相信,总觉得“对”的东西一定会感悟别人。现在才知道,其实这里没有“对”和“错”,只是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向往追求的不同罢了。爱一个人就不要希望对方改变,而能改变只有自己。

“什么大长腿,皮肤白,这都不重要,是没有了爱情才会讲的条件。”

——最近关注了“亲艾的衣橱”这部节目,原因是比较喜欢女主持人的穿衣风格和性格。这句话是她在参加前男友婚礼时发出的感慨,而我无意中捕捉到的,不管是她的真情实感还是导演特意编排,的确现在中国人的婚姻被赋予了太多物质的因素。知道自己有时过于理想化,但我始终相信憧憬爱情。

“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

——摘自龙应台写给儿子的话。不玩微信朋友圈已经很久,但爸妈每每看到好文和摄影都会转发过来,我非常感激也会好好阅读,毕竟经过二人之手的都是充满父母的关爱和嘱托。我很赞同这样的界定,只是这样的伴侣似乎可遇而不可求。

All Our Lives

I saw thiswoman with tears in her eyes
Driving beside me yesterday
She turned her head then I turned mine
And I watched her drive away

I thought”If I could tell her something I would tell her this
There’s only two mistakes that I have made
It’s running from the people who could love me best
And trying to fix a world that I can’t change.”

–“AllOur Lives”byANDREW MCMAHON

最近一直陷入这首歌的单曲循环模式,每句词似乎都写到了我的心坎里,在体内不断地共鸣。

感恩节去洛杉矶,会了故友;曾几何时一起熬夜写企划书,现在已经嫁为人妻。和他们相处几天下来,看得出她生活的很开心;而幸福婚姻也让她显现出了不曾见过的率真、活泼。星期六,我们一早到马里布远足,然后在一号公路竞速,Venice海滩慢步,吃足了眉州东坡烤鸭和LadyM抹茶千层糕,晚饭后在Bloomingdales消食儿,入夜再到好莱坞的慢吧喝上一杯特别的鸡尾酒,最后Clubbing嘚瑟收尾。大家都累得不行,回家路上,好友一沾车椅就昏睡了过去。沉寂的黑夜,我和她老公一直在聊天论地。但洛杉矶的路实在曲折,每到一处转弯他都用手轻轻扶住她的头,生怕转弯把她从梦中惊醒。而这样的场景似乎对他已经再熟悉不过了。

我也不知道这一幕为何那么打动我,看得心中暖暖的。我所向往的生活不过如此,简单、快乐,冷暖自知;纵有不开心的时刻,但想到爱情中几个充满感动的瞬间就能心花怒放。

有时我会憧憬很多事情,因为得不到的、不曾拥有的稀缺感总会让人向往,就像生命中缺少的元素,你会想把它们填补起来。生活就是探索,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和最合适自己的,很多事情尝试了,也就知道自己的归属,自己也会微笑着走开。

我很少借住别人家,因为总是觉得于人麻烦,于己不便,倒不如酒店来的自在。不过这次“借人篱下”有机会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未来的服装设计师子瑞,金融才俊小池,游戏大胖,还有亲爱的连同学。临走的时候,连同学居然给我炒了一锅薏米,并用精致的小密封罐装好,让我带回三番泡水喝。我说等你下次来三番的时候,我一定用这个瓶子带回我的心意。

周日的时候又会了两个大学的朋友,大家都便来无恙。谭同学说一月份要到纳帕(Napa)上课考红酒品鉴师,说要尝出红酒的产地和年份,尝出产地我觉得比较现实,但年份一定是高等级才能做到,而且她法学院毕业也指日可待。高同学则已经被正式求婚成功,也换了新的工作。每个人都在向前走,回头看看自己,也还不错,至少每天都有收获。

这就是生活,All our lives。

那边枫叶正红

要说生活,我一定是喜欢东岸多些,因为那边更有北京的味道;

春、夏、秋、冬,每个元素都让人怀念。

10月的西岸,温暖如故,没有半点秋天的凉意;

6小时外的北密,已经悄然披上秋装,火红的枫叶挂满枝头。

秋天是个伤感的季节,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沙沙作响的风声,荏苒逝去的时光,勾起秋思的惆怅。

但我心中的秋天更像是盛装的节日,

唯美的红叶正是一年最精彩的落幕,是我们燃烧的激情和生命。

再看满地五光十色的斑斓,化身时间的光影;

即将变为孤独的灰烬,在寒冬中孕育再一次重生。

那边枫叶正红

漂亮的10英里41号公路

那边枫叶正红

野猪山国家公园那边枫叶正红

远眺云之湖

前几天,爸妈微信说一大早6点钟出发去香山了,车居然堵了两个小时还没到,很多旅游大巴索性早早的把游客扔下车,让人步行几公里走到公园大门。他们两人则直接掉头,打道回府。

在北密租了苏必利尔湖(LakeSuperior,美国五大湖之一,全球第二大淡水湖)边的小木屋,任凭窗外风雨交加,我和朋友们围坐在温暖的小屋里,一起热闹地吃着火锅,烦恼抛到脑后,一颗平静的心装了满满的幸福。

2014 Fall Color (秋天的颜色)

失而复得

    失而复得总是惊喜的、幸运的、感恩的。

    故事要从这里说起:粗心的我竟把MacbookAir落在了麦迪逊的飞机上,直到8小时候后人到了北密西根州,才突然意识到电脑不见了踪迹。打电话到美联航,在网上提交了遗失报告,都被告知只能耐心等待进一步通知。与此同时,我登录了iCloud账户,启动了电脑远程锁定协议。只要连到互联网,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电脑都会被自动锁定,并显示我的联系方式。
    27天的等待,多次联系航空公司未果;直到10月31日,我坐在疾驰在夕阳中的Caltrain上,一条突如其来的手机推送打破了平静:我的Air出现在了麦迪逊市郊的一所房子里。很明显,遗失的电脑并没有被上缴到失物认领,而是出现在了私人住宅。我从地图上获取了具体地址和卫星照片作为证据,一个电话打到了威斯康辛警察局。19分钟之后,我的电脑再次显示上线,这次出现在了一个购物中心。正当我分析各种可能性的时候,苹果店打来电话说有人把这部电脑交到了店里,需核实我的身份以便归还。
     就这样,在警察采取措施之前,我的Air失而复得。之前看到过不少类似的新闻,都不足为奇。但当它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庆幸之余有不少感概,因为丢东西尤其电子产品,我们通常对之无能为力,只能自认倒霉;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
    其实,现实中无论哪个地方和国家,都有道德和素质无法约束的东西;人们都有贪欲,利诱之下都可能钻空子,使得软性束缚不再提供有效保障。拿回我的Air后,发现硬盘被深度格式化,系统被重命名,显而易见,拾到电脑的人的初衷并不打算物归原主。但硬件追踪和电脑锁定可以确保其不被盗用,在技术层面上遏制了人们对利益的贪婪,被锁定的电脑最终只能归还于本人。
    现在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新品发布总是在强调CPU速度大幅提升,图像处理能力加倍等等;一方面这些量化参数能用来比对,更重要的这是一种销售策略,即引导消费者到“高认知模式”,关注产品的细节优越以忽略整体不足。事实上很少有人关注芯片到底是几代,主频是多少赫兹。比如三星手机就是堆积顶级硬件的典型代表。几乎每个配件都是当时市场上最好的,像素最高的相机、最快的处理器,但把这些硬件组装起来,整体的用户体验却差强人意。硬件指标是消费者做购买选择时的最大参考标准,但花同样的价钱,一个是2G内存,一个是8G,自然选择后者的多。
    就说”Find my Mac”(或Find myiPhone)这个功能,购买电脑的时候没人关心,为什么买新的时候要考虑丢了怎么办?所以就连苹果自己也没有宣传过这个“卖点”。但到了“万一”的时候,它就是救命稻草,而且是“唯一”有效的一根。
    品牌本身有时就是产品最大的卖点,因为赢得用户的信赖需的过程一旦建立起来,这个纽带就会不会自己解除,你甚至不需要做到更好,只要维持现状就已经能保住已有的用户群。但只需要一个错误就可能失去一个用户,就比如美联航、AppleBee、Sizzler、 Super8等等。所以说好的品牌不仅仅提供一个产品本身,而是在背后的软件、保障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