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什么

    刚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在西三环的万寿寺办公。古寺为清代修建,有三四进院子,红色宫墙显得庄重威严;当时中间最大的殿宇只剩下残败的石基和丛生的杂草,俨然已经荒废了很久。然而记忆中的这里却是我童年的乐园。每年夏天,百花争艳,蝴蝶竞逐,我会抓起自制的装备,在这花园中之中,一跑就是大半天。逮到了漂亮的蝴蝶,带给母亲看,有时手捏的太急太紧,还要小心翼翼地把两片翅膀分开,然后制成标本夹在笔记本里。还有一次,居然抓到了小刺猬,圆圆的肉肉的,可爱至极。我求母亲把它留下来,用纸箱为它搭了一个温馨小窝,可谁知道这个小家伙竟然全不领情,绝食抗议。母亲说很多动物亦是如此,它们不忍被人束缚,为了自由宁可不吃不喝,那时的我并不懂得这其中的涵义,只能无奈地把这小可怜儿放生。

这些是珍藏在回忆深处的美丽片段,是我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和朋友去滑雪路上分享的。翻出这些回忆的时候,我感觉到一种莫名的“珍贵”,因为这些似乎都已经离我们的生活渐渐远去。2012年6月回北京,连续20天的深度雾霾,胡同不见了,街头巷尾的叫卖消失了,墙院里博弈象棋的老人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停满了行人道的小轿车,站在国贸都看到不对面的灰霾,一切似乎都在一夜间彻底改变了。

我想我们小的时候都在玩什么?是呆在沙堆里设计建造复杂的地道和水渠王国,坐在马路边审阅过往的汽车编队,还是托着下巴蹲在蚂蚁洞前看大军搬运食物,还是在草坪上练侧空翻仰望夜空数星星,或是奔跑在大院里捕捉珍奇的蝴蝶和红翼蜻蜓?那现在的我们呢?似乎一部手机就是我们全部的世界。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使得更多事情变为可能,人们的生活模式也翻天覆地的改变。很多人恨不得每天都要把联系列表里的人都说上几句嘘寒问暖的空话,发自拍照、美食照、旅游照,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过的不够好,一遍遍的拉列表刷新其实已经看过很多遍的内容;我们的联系人列表越加越长,我们的世界好像大了,我们世界其实小了。我们充实虚拟世界来弥补现实生活的空虚,不想一切都是徒劳。

从雪场出来一上车,大家又都一头扎进了各自的电子世界,而我则静静地注视着远处美丽的霞光,沉浸其中,那一缕跨越天际的金黄渐变,在这个平静的傍晚尤其美丽。这时,朋友的手机没电了,大叫要借手机玩,说“闲的太无聊,不刷一刷手就痒痒”。虽有开玩笑的成分,但似乎我们这一代人似乎已经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电脑,离不开这个虚拟的世界。

儿时读鲁迅的课文,曾经觉得里面写的生活离我们很远,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周庄看戏怎么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所能体会的,但现在看看,谁想自己童年的片段已经变成了如同课文一般虚幻,一样触手不及,冬天到雪地里去捕麻雀哪里还能想象?到哪里还能看到浩瀚的星空和银河?有时看着琳琅满目的儿童用品,我不禁感叹现在的小孩儿真是幸福,从小身穿“波波瑞”,脚踩“路不通”,iPad不离手,玩具玩偶也应有尽有;然而,这些属性都是家长在小孩子身上赋予的,是家长追“名”逐“利”,是家长没时间陪伴左右;所以还是我们小的时候更幸福,有和父母躺在紫竹院草坪上认识银河星座、有着无数吸引我的大自然事物,有着讲不完的温馨励志故事。我希望以后自己的小孩能够生活在一个本真的环境里,能够有父母和老人的陪伴和支持,体验生活中无尽的美好事物,和大自然的馈赠;我希望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童年,也有说不完的故事和回忆,生活在真实世界里,而不被一块屏幕所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