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开始接触期权,从最简单的保护性买权(Covered Call)上手,逐渐开始运用一些复杂的策略,比如差价期权(Spread),跨式交易(Straddle), 勒式交易(Strangle)等等,有时还会组合成一些奇怪的策略。抛开盈亏不说,其实单是炒股方式的改良和进步就已经让我倍感开心。父母都是多年的股民,想当年也算是很早入市的一批开拓者,但他们听说我要“玩”期权的时候,神经好像一下子就紧绷了起来,态度也严肃了许多。好在近一年过去了,我倒还是活的自在,车没典当,人没天台,想必他们也认同了我新获得的“人生技能”。
人们对期权有所偏见,使其成为血本无归的代名词并不是空穴来风。有些人炒股如同赌博,觊觎一夜暴富,自然就有惨淡收场的可能;但更多的时候,合理利用期权可以控制风险,降低成本,甚至在价格平稳的股票上大有作为。
母亲曾经教导我要懂得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似乎也有越来越深的认识。周围的朋友,有些人选择稳健的债券市场,而有些人选择了坑爹的石油天然气,也听说有朋友赌期权赔了很多。其实从选股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和风险打上交道,蓝筹股Volatility小,科技股则反之,收益和风险的权衡也因人而异;而开始做期权,我们似乎就直接与风险正面交锋。
但就期权而言,收益高、风险大从外界获得普遍认知。正如和大多数人对期权的了解一样, 总觉得它是件坏事,应该敬而远之。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如同期权一般,并不是它们不好,只是我们太缺乏了解,思想上的壁垒自然而然地寻求自我保护规避风险,重复的负面反馈最终形成了偏见。所以对于未知的东西,不能先入为主,因为通常这些复杂难懂,或者需要花时间理解的事情,人们更乐于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不如自己加以了解,再做定夺。好的东西纵然会有风险,而有风险的事情,也会带来意外的回报。就如同炒期权一样,最重要的就是做到风险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也是很重要的人生一课。
我想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人,眼界放开一些,让自己感受不一样的惊喜,发现新的朋友,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