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

   这次我们在日本走访了很多古刹,还专程前往了鉴真和尚主持修建的日本律宗总寺——唐招提寺。在京都和奈良市区的这些“禅思悟道”之所,俨然已被络绎不绝的游客变成了熙攘喧闹之地;在这里修行的僧人,相比一定有对“大隐隐于市”的追求和考验吧。但作为游客要想耳根清净,就要寻觅偏远一些的地方。

在京都岚山以北,有一处神秘的寺院——西芳寺;网上搜到最经典的照片就是在绿油油的鲜苔中,近处立着一个布满苔痕的日式石灯,树林中斑驳的光束之后,透着不远处寺院隐隐的屋顶,一片宁静,禅意盎然。可研究下我才发现,所有访客必须通过平信提前两周申请,而且寺院的回复也会通过信件回寄到申请者手中。这么原始的交流方式,突然给西芳寺戴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面纱;繁琐漫长的手续也自然吓跑了大批不虔诚、不执着的,以及像我一样来不及申请的游人。寺院几个月前刚刚取消让访客抄写经书才能入寺的规定,想必去那里的行者一定都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吧。

一行下来,我对于日本寺院、园林的直观印象是朴素、简单却又精致讲究。日本庭园虽源于中国,但在日本得以改造、传承,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抽象、枯寂、空无、清幽的禅之意趣;而所体现出的禅意,强调悟性、以小见大;摈弃传统中式的假山池泉,而使用苔藓、沙、砾石这些静止、永恒的自然元素,营造出“一心向禅”的枯山水庭园。园内树木、岩石、天空、沙地寥寥几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因为在修行者的眼中它们就是瀑布、山脉、岛屿、海洋,一沙一世界,兼具简单与细腻之美。

我们参观的日本皇家园林桂离宫和修学院离宫,都可以说质朴得近乎自然,没有中国庭院中硕大的宫殿,也看不到太多人工修饰的痕迹,它所表现的是平淡、单纯、含蓄和空灵,让人们从这种自然的艺术中诱发出空寂与闲寂的效果,产生一种幽玄之美。极为简单的木亭,只需要面朝湖水、俯看山下,就足以体现出这种和大自然结合的心境。其实,更让我回味无穷的是不经意间看到地上的一块“特别”孤石,或是横挡在路上的一根竹竿。这种意境,焕发出每个人心中的另一个自我,让你看懂这是:“不要踩踏”和“此路不通”的另一种表达。在这么多日本的园林中,看不到文字提示牌;因为“保护草坪”,“请勿入内”已经进到你的内心。面对“不要怎样”,“禁止怎样”的说教方式,显然有更好的、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能够激发出人心善良美好的一面,也让信息的传递更贴心,更有人情味。

修学院离宫山水中的一块孤石
京都御所中的一根竹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