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米

    有多久没有全力奔跑,就连自己也记不清了。我找了健身房外的一片阴凉,步测了个100米的距离,然后痛痛快快地跑了两趟。起步时的瞬间,每块肌肉都紧绷调动起来,头脑充血一片空白,径直飞冲出去;直到20米左右,开始恢复意识和控制,我开始调整动作和步伐频率,好让身体进入再次加速的阶段。高中体育课上,正是这个过程让我追回起跑劣势,超过第二快的郭同学。不知怎的,今天这么一跑,心里的烦心事不见了,反而有不少满足感,感觉像时光机一样又回到了过去。

小时候经常带着一帮小朋友在大院里跑来跑去,北京的仲夏天黑很晚;晚饭之后,得听母亲大人的话,静静地呆上半个小时,这样才不得阑尾炎;数着时间一到,我就奔到大院里疯到睡觉才回家。我想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原因,我的身体素质一直还算不错,尽管长跑会被薛同学侮辱性套圈,但始终稳坐100米和110栏的第一。1228是我在高二创造的100米最好成绩,这个数字神奇般的刻在了心里。可能是喜欢速度吧,我一直非常钟情于短跑,积攒查克拉然后一下子释放出来,使出全身力量和意志而去达成一种状态。

然而自从告别了高中体育课,就没有再像这样奔跑。大学没有严格的体育课,打打网球、滑滑雪;工作以后健身房、远足爬山都不可能达到短跑的运动强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好像习惯了给自己设置莫须有的枷锁,就像人生的跑道上竖起了很多跨栏;人生什每个阶段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事情;我们做了很多认为应该做的,而并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我们似乎愿意把“要听从内心声音”的心灵鸡汤挂在嘴边,但真的又会有多少人能抛弃现有,去追求未知的幸福呢?面对这些跨栏,更容易的选项似乎不再是跳跃,而是迂回。

小的时候我们全身心做一两件事,往往是进步最快效率最高的时候。而成长过程中我们受到了太多事情和因素的影响,有朋友有前辈,有成功有失败,顾虑多了,踌躇多了,分心也多了。最近组里来了新的实习生,交给他的任务做起来出奇的快,一个project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但交到自己人的手里就可能要不少时间。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想做的更快,而是不能把精力100%的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钻研一个问题上。

100米要集中全身的力量和精神,才能跑的更快;做事情和人生也应该是一样的道理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