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记

2015年07月18日星期六,三番的天气异常的好,临近中午,我到Polk Street的售楼处提交了买房的OFFER。沉寂了一年多,最终还是迈出了这关键的一步,决定贷款买房。说到买了房的感受一下子也不知道怎么把这些零散的片段联系到一起,我似乎只能把这些“只言片语”无序的罗列出来。

    买的新房要等一年半才会交房,但其实我对新房和旧房并无偏好,二手房在美国交易非常普遍,生活的时间久了,也就慢慢地接受了这边的价值和观念。很多时候我反而会觉得新房子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就如同一个钢筋水凝土的盒子;老房子则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还多了一点人情味,所以也不曾想特意买新建的楼盘。对我而言,住的舒服、自己喜欢是排在第一位的,位置好、有空调、合理的空间布局、有洗衣机和车位,让我很快就决定出手买下来。两年前曾经下过两次offer都没买到房子,因为湾区竞争过于激烈,不少人都是全款现金。这次从开发商手里直接买,都是先到先得,不管怎么说都省去了因为竞价而哄抬的那部分价格。

    住在湾区四年有余,一直都是租房,错过了不少很好的机会,也没赶上房价飙涨的末班车。一方面也曾想租房比较自由,不会被局限到一个地方;再有就是身边有不少美国朋友一租都是十几年,为什么我不打破传统观念呢。但是湾区的房租也随着房市一路增长,每次说算算账,得出来的结论都是买房更加划算。结果就是满怀热情的找一阵房子,就被居高不下的房价泼了一盆凉水。

    其实在我看来买房子和炒股票有些相似,买了人都希望资产增值,没买的人害怕追高一直观望。看看美国的房价,再看看美国的股市的一路走势,不禁让人发问这是不是最高点。从前年年底,市场上就开始有不少人唱衰,但到今天为止,大盘还是在稳步增长。经济是有周期的,但很少有人能够预测什么时候是下坡路的开始。如果不买房子,就和不买股票一样,永远都没进入这个游戏,永远都是个局外人;任凭房子涨跌,自己还是一直付着增长的房租。

    湾区的房价一直在涨,而且这个趋势似乎一点都没有减慢。美国每年发放65,000个工作签证,2011年我申请H1B的时候名额还都用不完,如今每年却有22万人挣抢这6万多的名额,而这6万人中几乎多一半人都是理工科毕业生,都来了加州硅谷,挤到这个狭窄的半岛之中;除此之外,中国在美的投资移民人数也大幅增加,之前半年能拿到临时绿卡,现在竟然已经要等一年半之久;假设这部分人在一年半之后拿到绿卡,说明至少在一年半之内,房价还会不断增长。 

    刚到湾区的时候,我和室友一起租了foster city的水景房,真有一种面朝大海,心暖花开的感觉。那时我们会坐在阳台上,偶尔讨论到房子的问题,他比较喜欢大城市,钟情于三番、纽约和芝加哥;我则喜欢远离城市的地方,窗外是水景,出门有草坪,这才更像美国。当时我俩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然而三年过去了,他的房子买在了foster city的水边,而我却住进了城市。有的时候,生活就是那么的奇怪,难以预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