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瑞士(上)

   说到瑞士,一下就能联想到几个关键词:漂亮、干净、滑雪、贵。这些印象其实很早之前就形成了,毕竟看了那么多仙境般的照片,也听了不少关于她的故事,瑞士似乎一直是心中的一片净土,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到了瑞士,这些印象又加深了很多。如果说“贵”不算“词”的话,那“非常贵”放在这里应该恰到好处。总的来说,瑞士之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有机会要再去一次圆了自己的滑雪梦。

   这次欧洲之行的主要目的是环法,看到从慕尼黑到法国正好经过瑞士,所以母亲大人有了这个不错的提议,也就提上了正式日程。瑞士虽然不大,但其实可以玩的、可以看的还是蛮多的,有些游记说34天足够、有些人则自驾游玩了14天,这个其实因人而异。我喜欢深度游,更确切的说是“深度住”,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并不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走的地方多了,似乎看到的东西也都大同小异,只有当地风土人情讲述着不同的故事。20137月有机会在巴黎住了短暂的一个月,这也是一直让我记忆犹新的体验。早上我会和当地人一样,坐在街角的咖啡店,点上一杯espresso和一个牛角面包,捧着一本喜欢的书,或者看看过往的匆匆行人。几乎趟遍了市中心的每条街道,探索各种橱窗和小店里新奇的事物。傍晚,买上一根法棍回家,准备一顿简单却营养的晚餐。体会“巴黎人”的生活,而不是一个过客。

   我觉得瑞士更是这样的一个国度,需要停下来,住下来,细心品味,才能遇到清晨迷雾中湖水倒影中的教堂和雪山,才能体会到与世无争的阔达心怀。所以归根结底,对我而言,旅行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看几百年的古桥,或者上车睡觉下车照相的套路,而是换一种方式生活,换一种视角看待自己、看待世界。

   因为我们要“赶”一个月的行程,所以折中下来决定在瑞士停留8天,自驾游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跑不少地方:苏黎世、琉森、因特拉肯、贝恩、巴塞尔、洛桑、日内瓦,以及沿途的少女峰和诸多小镇一一探访。因为老爸的职业缘故,一家人旅行的主题都以人文、古迹为主。虽然瑞士全境还没有一个江苏省大,但“游瑞士”这个题目却着实不小,不如就以关键词为小章节,介绍一下瑞士的见闻和感受,最后再以游记的方式根据时间推荐下路线和目的地,当然还有得意的照片。

漂亮

   很多人说瑞士是人间天堂,因为这样的景色在我们生活中实在太少。我很钟情于法国,不过说实话,这么一圈玩下来,不得不承认法国很多地方和瑞士比起来真是“太土”了。抛开时尚与否不谈,在瑞士你会感觉哪里都一尘不染,蓝天是真的蔚蓝,湖水是真的碧绿,所有的色彩似乎都是配色表里最纯粹的颜料。我们一路开车向着日落的方向,经过了很多漂亮的小镇和田野,可以说是大饱眼福。平时妈妈发来的朋友圈中经常会有一些漂亮的风景照,其中不乏很多都是在瑞士拍摄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清晨雾蒙蒙的湖边,尖顶教堂,雪山和飞燕构成的诗意画面。我们通常出发的时候都是艳阳高照,晚上又披星戴月地去旅店,所以很难有机会待在一个地方住下来,等待绚烂的日落或者凌晨的日出。

   通常人们说到瑞士的美,多数都联想到她的自然风光,其实它的几座大城市也同样精致漂亮。就比如坐落在湖边的苏黎世,整个城市都充满了灵性,湖水穿过城市的中心,两侧有典型的欧式建筑,高高的尖顶教堂,青铜的雕像,拱形的石桥,古老的街道,让人感觉古色古香。登上教堂的钟楼,就能俯瞰整个城市,没有现代的高楼,放眼望去是错落有致的橙色屋顶,五花八门造型的小烟筒,复杂交错的小巷步道,是人们通常在瑞士忽略的另一种美。

干净

   瑞士没有什么工业,对汽车也有很高的环保和限行要求,超过一定海拔就不允许私家车进入,只能搭乘公共环保电瓶车;空气能见度很好,远在天边的雪山好像也拉近了距离,清澈见底的湖水,居然看到市民直接就跳到里面游泳,街上看不到垃圾废品,所以走在街上或者开车在路上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然而,瑞士的干净和香港的干净又不太相同,同样是见不到垃圾,香港更多是人们的一种意识和要求,经常能看到环保工人清洗街道擦拭栏杆;而瑞士却更好像是一种自然的、与生俱来的,让你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自然的、纯粹的。

 

滑雪

   瑞士是滑雪胜地,一年四季都能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很小的时候和爸妈在南山滑雪场滑过两次,但现在他们肯定是滑不动了,所以我在瑞士还留下了一小点遗憾;不过这样也好,等自己水平再高一点的时候,一定会再来一次。我一直以为少女峰的观光站就是它的终点,电梯中居然看到了几个当地人背着雪板上来,出了电梯游客都争相恐后的在大玻璃前拍照,这几个人就开始穿装备、上雪板,看着他们一会就从观光站上俯冲到诺达的平原,消失在茫茫的白雪之中。

非常贵

   星期日的苏黎世很多店铺都关门歇业,走的口干舌燥了,好在找到了一家星巴克,点了我万年不变的香草拿铁,卡一刷,居然合9块多美元,是美国价格的两倍,简直是赤裸裸的抢劫,这估计是我喝过最贵的星巴克了。不光是日常吃喝,酒店住宿,瑞士的其它开销也都非常贵,我和妈妈开玩笑说美国的工资水平要到瑞士生活还是有些压力的。后来和酒店的前台闲扯才知道,她竟然是法国人,家住法瑞边境,但因为瑞士的工资水平要高出很多,所以她们都会跑到瑞士来工作,下班再回到法国。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生活在华盛顿州和大俄勒冈州交界的人们,华洲工资不上税,再到俄勒冈买东西不交消费税,真是瞬间给自己加薪20%的节奏。

先分享一部分照片。

琉森旁的小镇Stansstad,Phantom拍摄

游瑞士(上)

琉森湖畔的小镇
游瑞士(上)

因特拉肯湖畔的教堂
游瑞士(上)

教堂俯瞰苏黎世
游瑞士(上)

古色古香的巴塞尔
游瑞士(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