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在床头放上一本轻松的书,指尖翻动扉页的感觉,以及纸张散发出的味道,都赋予了它独有的性格,我的思绪好像也一下子就灌注到文字的间隙中……
海伦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想写写运动和阅读这两个命题,是因为我觉得它们是人生的基石:锻炼保证了强健的体格,而阅读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如今海量的数据,让很多人疏远了传统的纸媒;快餐文化和娱乐至上更是绑架了人们手中的移动终端。地铁里,航班上,似乎每个人都沉浸在朋友圈和微博的独立王国中。而手机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取信息、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虽然这样的剧情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上演,但在美国和很多欧洲国家,你仍然能看到很多钟情于阅读的年青人。就像在飞往三藩的航班上,或者在巴黎的候机楼里,总有手中抱着一本书的人……
我对“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体会也是慢慢形成的,而在阅读的过程和反馈中又加以强化。除了小说体裁少有涉猎以外,我对其它领域都有广泛的兴趣。比如,之前提到过的“TheBox”一书重现了西雅图港口的兴起和城市角色的演变。巧好一个月前去西雅图旅行,在Highland公园录制了一段延迟摄影,看着视频中一艘艘货轮进出繁忙的海港,脑海中自然就浮现出历史的片段:这里一度是西海岸最新最大吞吐的海港,也扮演了缔造世界贸易的重要角色;而海港货工对机械化进程阻挠的鲜活故事也同时为之唤醒。这时,再来审视这个城市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和视角,因为历史和文化赋予了城市的厚度。
再比如最近看了DarkPool这本书,也让人受益匪浅。它讲述了电子化交易如何改变纽约证交所和世界经济,揭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一些人在转型中抓住了机遇,获得了巨额的回报;而一些人,则淡泊名利在背后推动了历史的车轮。HighFrequency Trading的原理,Maker-taken模型,bid、ask和spread的诞生,买卖交易的匹配,extended hourtrading的运作,都在书中揭开谜团,也是所说的pool带来的产物。一瞬间,每天用的Fidelity和Scottrade股票交易平台失去了以往的神秘感,事物变得明晰透彻。
我觉得人在工作中会不断地增加自己对特定事物理解的深度,积累起来就是所说的经验;企业的发展轨迹,在规模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要调整产品分布,拓业新领域来提高抗风险能力,以便于抓住新的机遇。人也是如此,阅读就是了解新行业,新背景,和不同学科的最佳途径。
前不久和爸妈聊天也说到这些话题,我觉得一个国家的兴衰其实也很简单,硬件是身体强,软件是头脑灵。我开玩笑的说:是真要是打仗了,美国人这身板恨不得个个都是特种兵。而关系到未来的教育,“活到老学到老”虽是老生常谈,但不得不承认阅读是走出学校之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佳手段。说这些并不为了升华些什么,讽刺些什么,只是看到我们的现状,不禁有些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