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听闻窗外事

——再来说说身边的经济“学”

虽然不指着炒股赚很多钱(尽管赚钱还是要的),但是作为一门精深的学问和理财方式,我还是花了点心思捉摸。陆陆续续读了点书,除了系统学习知识、技巧和套路以外,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意识。无论是JasonKelly,还是巴菲特,或者是传奇基金经理人PeterLynch,他们都很关注发生在身边的趋势和新闻。比如,当年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喝星巴克咖啡的时候,他们想到了买星巴克的股票。我的同事Claus,在2005年试用了一家做数据存储的公司的硬盘,认为产品非常酷,于是就买了它家的股票,几年间股价就翻了1000%多,而这家公司就是硅谷人熟知的NetApp。

读了书,就要让自己睁大眼睛,竖起耳朵,采集周围的数据,洞察身边的变化。不能抬头望天走大路,不顾脚下金无数。对于牛刀的文章和毛大庆的发言速记,只能呵呵一笑,谁都说不好14年中国的楼市会不会崩盘,但就像人民币对美元回到2012年10月的6.26水平从今年三月到今天只用了短短2个月,一切可能说来就来。面对人民币对内的大幅贬值(通货膨胀),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应该远远超过了6.26吧。

人不在国内,也没有在国内工作的经历,所以一切的一切都算道听途说,不加以过多评论;倒是亲身体会到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并没有减慢,反而它的触角确确实实延伸到了的美国各地,各个领域。正如今天的财经头条说所美国三月份的失业率又有所下降,而且预计4月份会继续下降10%,对于股市也算是个利好消息。

三周前去三藩看了趟房,奔波在密密麻麻的楼宇之间的OpenHouse,发现各处都在缝插针盖楼修房。一处景致非常好的14层公寓,窗外的工地热火朝天,卖房中介告诉我那个是新设计的交通枢纽,完工后看到的景色就会大不一样,听到这话不禁脸一黑。之前还关注了Folsom上新盖的一处出租的公寓楼,不过到现在还在内装修,迟迟没有交工。随后的一周出差去了丹佛,城市中看到了类似的情景,市政府正在把老火车站翻修成全新的现代化车站,各处都在大兴土木。可见美国的经济复苏很快,不仅老百姓有钱了,就连政府也宽裕了不少,所以房地产又火热了起来。

出差回来和理财顾问聊了聊天,果然不出所料,针对房地产领域的基金在2012年的回报率是23%,2013年则高达37%,超出了Russell-1000指数。又一轮的房产热已经到来,看着这么多楼都拔地而起,现在是不是投资房产配套服务和家具公司的好时机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