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在丹佛

   前不久出差去了趟丹佛,顺便转了转城市的大街小巷和Boulder外的RockyMountain国家公园。这趟出行开心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出差本身,换个工作环境,认识些新同事,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总会带来很多收获。再有就是我的照片库中新添了一个以CO命名的文件夹,这样一算我去过的州就有13个了。丹佛是个滑雪圣地,有全球十大雪场之一的Veil,虽然馋的我直流口水,不过还是决定等到今年冬天再去一探究竟。

选择住在丹佛市中心,下楼就是市中心的步行16街,吃饭、逛街、买东西一应俱全,而且都在步行范围之内,再方便不过了。步行街本身设计的也很人性化,马路中间是非常宽的绿化带和座椅,供路人聊天歇息;两侧是专用的环保公交车道。公交车每隔几分钟就有一班,而且全程免费,是趟平城市的代步必备之选。

总的来说丹佛的Downtown并不大,很快我就把几个必游的景点看完,丹佛艺术馆,会展中心(ConventionCenter),州政府,市政厅,以及周围的教堂统统扫荡完毕。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丹佛艺术馆,我非常喜欢它的建筑设计风格,场馆由多个不规则的几何体连接而成,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现代感,而且内室的空间安排利用的非常合理,完全感受不到建筑外观对内部结构的影响。再有就是当季的临时布展的是“现代艺术”,其中就包括了Lichtenstein的作品,一扫在蓬皮杜坐管子扶梯经过三楼而错过展览的失落。不过最近发现,西方绘画看多了,也慢慢地摸到了一些门道,毕加索、塞尚、拉斐尔的画风多多少少能猜出来一些。看到非常抽象的几何型或者色块拼接的多半是毕加索;宁可失真也要表现比较几何关系和颜色对比的静物大概就是塞尚的;而秀美祥和的圣女估计就是拉斐尔了。其实很多绘画的背后都有一段有意思故事,比如荷兰画家扬·弗美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我当时就是在三藩de-young博物馆排大队看真迹的热衷者之一;原因就是看了它的同名电影,这幅画背后的一连串情感瓜葛和感人故事也公之于众,让我以新的视角审视这幅名作。

看的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把它们联系起来,在脑海中搭起一张大网,寻找绘画元素的共通和迥异,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旅行的远了,书看的多了,就算只能身处一个地方,但我们的思想却不会束缚,低头努力做着手头的工作,心中却一直怀揣梦想,抬头看看天空便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我想人生也是如此吧,经历的多了,看的透了,就不再容易被凡事羁绊,好以更加热诚的心态迎接生活。

在丹佛期间还去了RockyMountain国家公园,因为天气渐暖所以错过了10多米高的雪墙的奇观,所以就像第一段说的一样,冬天的丹佛,我还会来的。

走走停停在丹佛

大赞丹佛的艺术博物馆,还有室外雕塑

走走停停在丹佛

现代艺术展,因为是临时展,所以里面不能拍照

走走停停在丹佛

常规陈列

走走停停在丹佛

RockyMountain National Park

走走停停在丹佛

走走停停在丹佛

看到雪就非常的兴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