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城市印象

    巴黎是一个可爱的城市,一个孕育着世界文明和历史的地方,传诵着“钟楼怪人”的凄美的故事,描绘着印象派的塞纳河美景,上演着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歌剧唱段。我住在第五区的一条古老街道(RueCharles V),幽静却又处城市的心脏,似乎是这个热闹中难得的一块静土。巴黎的城市不大,走路是最好的出行方式,虽然地铁也很方便,一张日票就可以坐上一整天,但却会错过沿途的景致。巴黎的美不仅仅是古典现代结合的卢浮宫,或者精致宏大的凯旋门,隐藏在街道里的生活调调和法国气息才是巴黎真正的宝藏。

走路探索,总能带来很多惊喜,我经常一走就是多半天,横穿小巴黎的市区。途中看到很多导游图和旅游网站上没有推荐过的当地特色。有专门卖红酒瓶塞的商店,千奇百怪各式各样;也能找到如同艺术品般的甜品和面包,让你买了都舍不得吃;还有数不胜数的画廊,工艺品作坊等等。别看这样的街边小店很多,但它们都独具匠心。店面、陈设、布置、灯光一样都不少,可以看出店家用心装点,艺术、精致、简洁。正因如此,商品的价格也通常不菲。

之前读过一篇随笔,讲述主人公在20年前去过的一家咖啡馆,20年之后重回巴黎,竟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咖啡的味道也没有丝毫改变,只不过之前那美丽的女服务员如今已经两鬓苍白。感叹世事的白驹过隙,却又是一个人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的渺小和无力。在巴黎的三周时间,我似乎也能隐约感受到法国人的价值观和哲理。工作只是法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在于稳定,和糊口的收入,认定了一件事情就会一直做下去,更多人不追求改变,但会踏踏实实,精彩“生活”。

有时我又何尝不羡慕这种简单的价值,一种淡薄的人生态度。至少在我认识的中国,我们似乎更绞尽脑汁去想如何赚钱,而不是花心思怎么把一杯咖啡磨得浓香。北京是我的出生成长的地方,是我的家,也是孕育着5000年文明史的城市,但离家的越来越久的时间和越来越远的空间,负面的新闻和朋友的反馈,慢慢的让我觉得把我和北京联系到一起的好像只剩下了“家”这个名词和“物价飞涨”的美食。到了巴黎,才突然懂得到让我觉得慢慢疏远的,是这个城市缺失的文化和沦落的价值。

巴黎分为大巴黎和小巴黎,小巴黎就是古老的城市的遗迹,所有的建筑都保存的非常完好。当你走在小巴黎的街头,就感觉自己在历史的长河里走上了一遭,典型的欧式的民居,两个街区就能看到的漂亮教堂,每到整点沁人心脾的钟声,都时时见证着你和城市的故事,告诉你城市的分分秒秒都和你息息相关。

北京,也有气派宏伟的故宫,也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但它们都在高高的围墙之后,它们不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胡同四合院,庙宇祭坛,废的废拆的拆,都变成了“地标”的标准化大楼。走在大街上,你真说不好自己是在上海还是香港(聪明的北京人应该能从天空的颜色辨别出北京吧),五彩闪耀的霓虹灯,一片片的反光玻璃,这些是城市的符号,但却不能区分。

归根到底,连接城市和居民的纽带就是文化、价值和历史,失去了这些,就像没有灵魂的人,一台机器,即使运转得再好再快,也一样没有感情,没有人情味,没有归属感。

北京一直会是我的家,但巴黎确是一个可爱的城市。

巴黎⋅城市印象

巴黎小巷

巴黎⋅城市印象

巴黎圣母院

巴黎⋅城市印象

心锁桥

巴黎⋅城市印象

凡尔赛宫里的皇家甜点

巴黎⋅城市印象

圣路易斯岛街头的面包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