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看牙记

   最近总能和朋友聊到看牙齿的话题,细想并不难解释,因为我们这代人好像并不太重视牙齿健康,都是出了问题才去求医抱佛脚的,更不用说定期检查和洗牙的意识了。所以在美国,一去看牙,口腔问题暴露无疑。你说:“我刚刚去拔智齿了”,马上就会有人呼应“是啊!我也最近也才拔了牙”。

在美国接触到的两类牙医,一是会去做定期检查、洗牙或者美白的,另外一种是专门做复杂“手术”的,比如拔牙、植牙。但无论哪种牙医,他们都有自己的“小”诊所,而且这些私人诊所通常只有1到2名医生,因为在美国似乎并不存在口腔医院这样的大型机构。如此的行医方式既造福了患者,又激励了医生。因为私人诊所主要依靠患者的口碑和回头客生意,技术不好的、服务不周的、价格不实的会被市场淘汰;再加上如今网络信息分享平台的普及,搜索查看牙医、诊所的评价更是触手可及,加速了整个生态圈的优胜劣汰。同样,对于医生而言,绕开了医院的体制,自己挣的钱不但多了,还能合理掌握工作量来确保行医的质量。这种私人诊所的形式在很多国家早已普及,也包括香港、澳门。我在美国一共洗了三次牙,拔过一次智齿,遇到了两个非常好的医生,不但没有受什么苦,而且还非常愉快。

我的牙医是个美籍台湾人,不但医术好,还非常有亲和力,所以预约看牙要提前很久。我刷牙时偶有出血症状,问她是不是和上火有关;她告诉我西医没有上火的说法,对她来说如果出血就是有炎症,而炎症通常就是牙齿上细菌造成的。我从来没有做过深度洗牙,所以按照她的建议分为两次,一次麻醉半边,这样可以用另外一半正常吃饭。洗牙后的效果非常显著,直到今天一年多的时间里,再也没有出过一点血。另外一点我很欣赏的就是美国的牙医都很有“人情味”,让你感觉如同自己的私人医生一般,他们不但会记住你的名字、牙齿状况,还会记得相互分享的故事和人生经历,从而彼此成为朋友。洗牙是个枯燥难受的过程,所以我们会从成长的故事,聊到旅游遇到的种种轶事,甚至讨论到巴黎贝甜是哪国的公司,整个过程也出奇的轻松。第一次找她看牙的时候,为了存档需要,给牙齿拍了它的处女照,当时真的是第一次听说牙齿还要拍X光的。不过看着自己的牙齿的裸照,心中略有小激动,一种“我的牙齿原来是这样子”的感慨油然而生。可就是这么一拍发现了潜在的问题,我有两颗智齿,而且都是横着长的,医生担心“会有碰到面部神经”的风险,就建议我去找专科医生咨询。

对于拔牙这件事情,我一直心存阴影,因为父亲在大约10年前拔过一次牙,记忆中给他疼得“嗷嗷叫”,所以“拔牙”在我心里一直是恐怖的代名词。在我这个“非拖延症患者”拖了3个月之后,我终于鼓起勇气找专科医生做了咨询。他说坏消息是牙齿需要拔,好消息是只需要拔掉其中一颗。有两种麻醉方式,一种是局部,另外一种是全身。我问他有必要全身麻醉么?他回答到“我建议你全身麻醉,因为智齿长在最里面,所以要切开牙床,在嘴里把牙齿敲碎才能取出来”。我瞬间出了一身冷汗,想都没想却又故作镇静地说:“那就全麻吧”。

到了拔牙那天,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明智的。我躺倒在床上,就看到三个护士过来忙乎,一个帮我测血压,一个帮我输氧,一个帮我打吊瓶;这时,我问医生是不是可以闭上眼睛休息?他说是的。然后,我就闭上眼;瞬间,一切全然不知。直到20分钟之后被唤醒,说已经拔完了。我心里又惊又喜,怀疑地再次确定已经拔完了。医生笑着说,“是,结束了”。这种什么都没发生的感觉彻底颠覆了我对拔牙的印象。随后,护士详细地、不厌其烦地叮嘱了一到两周之内的所有注意事项,并提供了一张详尽食物清单,列出了哪些在一周之内不能吃,哪些可以吃,非常周到。在拔完牙的第二天,医生还亲自打来的电话询问有没有什么问题。在美国感受和经历的,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不是我们眼中传统的医患关系,它融合了更多人文的关怀,医生看的不简简单单是“病”,而且是“人”;同样,就像英文里面说的SeeDoctor, 病人去看的也不是“病”,而是“医生”。

美国看牙经历告诉我:小诊所里面卧虎藏龙,但要看在哪儿。我以后再也不怕拔牙了,也要看在哪儿。保护好自己的牙齿至关重要,无论在哪儿。

ChemoCalendar我的第一个iphone/touch App请大家多支

本来正在写到cornell的blog,但后来发现居然忘记了把我的app放到博客来,所以先插播一条广告。

 

这款软件主要是服务于癌症病人的,是为美国公司health monitor(美的最大的健康杂志之一)和agmen(a leadingpharmaceuticalcompany)编写的。写软件的时间比较长了,修修改改的有一年之久了,也可以说是一年磨一剑吧,应该是目前iphone/touch上最好的同类软件了。

软件包含以下几个功能:

1.医疗日历,可供用户记录pre-defined和customerized事件

2.记录并跟踪白红血球数,血小板,体温等身体症状,并利用图表方式表现

3.星期日历 药物记录,记录药物服用情况

4.全部健康记录可发送到自己邮箱或者医生的邮箱,帮助医生了解病情

写日志的目的是想请大家多多忙帮,因为软件本身是免费的,麻烦下载后给评个分。如果有意见和建议也欢迎大家提出来。这个是美国的地址,如果你使用的itunestore不是美国的,你可以搜索下软件名字: Chemo Calendar.

http://itunes.apple.com/us/app/chemo-calendar/id385497865?mt=8

这个欢迎屏是用ps画的

ChemoCalendar我的第一个iphone/touch app 请大家多支

Month View Calendar,这个是界面是模仿苹果自带的calendar,有事件的日期下面会有小圆点。用户每天仅可以输入一次信息。下面的图标是代表的事件,同时前面的空间可以显示用户自己的备注。

ChemoCalendar我的第一个iphone/touch app 请大家多支

这个是pre-defined的事件,也是一个事件的具体情况,记录了当天需要做的事情,而下面则是一些关于身体的数据

ChemoCalendar我的第一个iphone/touch app 请大家多支

这个是一个week calendar,写这个的时候比较头疼,因为很少有类似的例子和参考资料,包括苹果自己都没有应用一个weekview。这个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录服用的药品,有的是安排在早上而有的是在下午。灰色的代表已经服用的。

ChemoCalendar我的第一个iphone/touch app 请大家多支

这个是一个记录体温趋势的图标,显示了一周的情况,红色的代表体温超过了正常的数值。这个图标包括所有健康信息可以用过邮件发送到自己的邮箱或者医生的邮箱。

ChemoCalendar我的第一个iphone/touch app 请大家多支

这个是另外一种图表的显示,因为上面的方法,显示的数据量有限,所以这个界面可以查看所有的体温数据和趋势,轻触屏幕上面的数据点可以活得该点的日期和数据

ChemoCalendar我的第一个iphone/touch app 请大家多支

整个程序其实代码和界面都很多,在易用的原则下,对软件进行了人性化的设计,很多内容都可以让用户自己定义,方便使用。所以就不发更多的截屏。如果你有iphone/touch,欢迎试用,并帮忙打分。如果你是专业人士,更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