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底到海上

2021年实现了两个和大海相关的愿望,除潜水外,终于完成了心心念念的龙骨帆船入门课程。龙骨船(Keel boat)是最常见的一种帆船,它的主要特征是船体底部有一块铁舵,用来稳定船身减少横移,也是防止侧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通常见到的由一个主帆和一个三角帆组成的船多是龙骨帆船。我报名参加的ASA101是最基础的一门航海课,它涵盖了帆船术语,船体部件和功用,操舵口令等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在公共海域驾驶一艘27英尺的帆船。毕业后,就能带小伙伴一起出海!其实我在新年企划中提到过好几次,直到今年借助着疫情好转的时机才得以付诸实践。

实话实说,我脑海中对开船出海的印象一直是那种极度舒适的体验:把船停泊在金门大桥下,捧上一杯热红茶,晒晒太阳,吹吹海风,邀上几个朋友,真是悠哉悠哉。正是因为这种“不切实际”的愿景,学习开船的想法很早就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然而,在朋友Dan的船上真正体验过一次后,我才了解到驾驭帆船和开度假游艇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和心境。现实中,驾驭帆船需要不停调整风帆的角度和张弛,还要顾及航程、风向和涨潮退潮,更不能停在金门大桥下阻挡商业航道。就算是风和日丽的一天,船体侧倾个30度也再正常不过。一伸手就恨不得触碰到海面,完全不是那种站在控舵方向盘后面悠哉悠哉,只需要诗和远方的大副。Dan还专门和我分享了他的心酸故事,并且嘱咐我千万不要带老婆出海练习,一定要等到非常熟练和天公作美的时候。几年前,他带前女友第一次出海,当时的风浪稍稍大了一点,经验丰富的他丝毫没有在意;但第一次坐帆船的女友可就不一样了,感觉整艘船随时随地都要倾覆,左摇右晃的不安感让她忍不住痛苦,并且之后再也不肯踏上帆船半步。从此开帆船就变成了Dan一个人孤独的爱好。

说起身边开船的朋友,似乎只认识两个有自己船的人,Dan以爱好为主,只是时不时的在西雅图湖上潇洒一把。而另一位则是组里的前同事John。他和女朋友以船为家,在“海上漂泊”了4-5年,直到两年前才结婚买房。这个传奇故事似乎只出现在新闻里,没想到自己身边也有这么酷的一位。而我了解到他的故事,也是因为他曾热情地邀请同事们到“他家”(船上),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团建活动。

因为需要提供住所和活动空间,John的船比我学过的大了很多,几乎无法一个人独立操作。要知道控制一艘帆船比想象的难很多,很多操作需要统一协作,同时进行。好在船上有很多帮手,我就专门负责调整副帆。在上理论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一旦登船,就要遵循严格的水手制度。在船上,船长有绝对的话语权,也是命令的发起人;船员会被分配不同的任务,而且要无条件地执行船长的指令;这样才能保证不同人员间的协作,遇到突发状况才能及时应对。比如船要在逆风中左转,首先要确认所有船员各就各位,得到回应后,开始掌舵调整船头方向,同时间开始回收主帆,让船帆自然的摆动到对面一侧,紧接着快速松开缆绳向反方向扬帆,最后一步再调整副帆。这些步骤都要有条不紊并且及时的执行,从而完成一次“简单”的转向,这样船才能保持航速和航向。当我看到John船长向他工作中的老板发号施令的时候,不得不说那个情景非常有趣。

这次和我一起上课的是对刚退休的夫妇,3周后他们要去加勒比海,吃住在船上,进行为期10天的沉浸式培训,内容是从ASA101一直考到ASA104,这次的课主要为了提前准备、打打基础。虽然我觉得航海很有趣,也有意愿学下去,但这样的生活状态离我还很远;有了这些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点到为止,刚刚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