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宇航员的地球生活指南

   每次外出旅行都有大量整块的时间供我摆布,又赶上臭名昭著的美联航先是取消,再又延误我的航班,这次的“闲暇”时间就尤为充裕,让我直接就在机场读完了“一个宇航员的地球生活指南”。书名最先吸引了我的眼球,想看看一个“太空人”究竟对我们“地球人”有什么高见,但只是翻开了几页,与其说知道了实情,不如说懂得了道理:对于宇航员来说他们在地球上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在太空的时间,所以从他们的视角来诠释工作、生活和责任,站在了更高的维度却又适用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作者Chris是加拿大的第一个太空人,去太空是他9岁时的梦想;但是加拿大连个宇航局都没有,所以他需要一步步计划,从飞行员到试飞员,再到NASA,从加拿大到美国,一路为梦想迁徙了很多城市,历经事业、感情、家庭、健康各种坎坷和艰辛。对于多数人来说,追寻梦想是艰难的孤独的,尤其在大环境没有必备条件的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会被短时间的利益和兴趣所驱动,但不能成为持之以恒和成功的必要条件。他为第一次10天的太空之行训练了10年有余;为了第二次和太空行走,花费的两年的准备和地面模拟;唯独第三次54岁的他作为国际宇宙空间站站长才有幸呆了将近5个月时间。所以对于一个宇航员来说,21年的职业生涯,只有166天在宇宙的时间,而前两次加起来竟然不过30天,驱使他的动力绝对不仅仅是去太空的结果,而是对这份事业和享受过程的钟爱。而作为读者更是钦佩、羡慕他能够一直追逐自己的梦想而幸福着。

然而这些宇宙之旅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Chris要学习各种飞行器的驾驶,各种紧急失控时的对策,海量的航天、机械知识,所以还要通过各种考试选拔,才能一步步成为NASA选拔出来的精英。所以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平时的作业和考试比他的儿子还要多,每天晚上和周末用来研究学习各种材料更是家常便饭。然而,进了航天局以后更不能松懈,因为宇航员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每一批远征只有3个人而已,除了常规的训练以外,还要学习如何操作空间站上的机械臂,如何进行各类试验等等;所以,这种一直学习充电的精神是一种榜样性的激励。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单词就是“再次检查(double check)“,反反复复用了非常多次,也出现在各个环节。2年多的训练,只为了操作一项太空行走任务;先在地球上进行了各种可预见情况的模拟,才有可能在太空中处理妥当。太空中孤助无缘,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以导致丧命或者让几年的研究成果毁于一旦。所以,就算重复了上百遍的动作和流程,仍然不敢怠慢,所以总是要再次确认。我想这应该就是“rocket science”的独特之处吧。

这本书很多章节都引人思考,产生共鸣。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宇航员是社会中的佼佼者,的确,印象中的宇航员有着各方面的才能和充沛的知识,大能修理空间站,小能疏通太空“马桶“,他们还有着过人的意志和判断力。但很少有人描绘图画的另一面,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经历了家庭、工作的考验,只为在太空中那几天“贡献”的时间。

我也曾经一度怀疑为什么要花纳税人的钱去探索太空,但书中的一段话点醒了我;早在远古时代,习惯了居住在洞穴中的人类,因为有好奇外面世界的人,才发现了如此美妙的大千世界。有扬帆远航的先驱,才探索发现了新大陆和闪耀的人类文明。那太空探索也是如此,我们总要有人,好奇的人,大胆的人,迈出这重要的一步,去探索未知的宇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