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石头城相隔13公里的地方,是我们当天旅行的最后一站——红土城Roussillon——远远看去一座建在山顶上的红色要塞,庄严而又漂亮。第一次看到Roussillon这个词还以为它本意就包含了红色,因为法语中rouge就是红色的意思,然而待查证之后才知道它的名字源于Ruscino(Rosceliona,CastelRossello),是罗马时期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塞区域;想当初还得意地给爸妈分析法语词根,却未曾想这名字其实和颜色没有丝毫关系。
我一直叫它“红土城”,就像其他中国旅者对它的称呼一样,形象、贴切,而它的中文名鲁西永显然就被忽略了。18世纪初当地居民发现了这里的红土可以加工成高纯度的颜料,于是拉开了矿石开采业的序幕,因为制作出的天然颜料被广销各地,使得这里一度成为盛况空前的赭石矿生产地。这里的自然地貌有些像美国锡恩国家公园(ZionNationalPark),山石、土壤都是赤红色的,所以当地取材后建造出来的房屋和基础设施也都带有同样的色彩,只是这里比锡恩的红色更加猛烈一些。当车我们的车开上透着红色的柏油盘山路时,我心想应该就是这里,不会有错了。
关于红土城,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古时一位名叫Sirmond的美丽女子,爱上了一位游唱诗人,而可惜他们却不能相伴终生,一度伤心之下,她选择了堕谷殉情,于是就把鲁西永染成了一大片红土。可是我在网上搜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这个故事的来历,估计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吧。到是眼前看到的小城,和曾经网上看到过的图片做对比,颜色显得尤其鲜红,没有了晴天和烈日下的苍白感,暴风雨把红土城的饱和度推上了极致。
我们到达小镇里的时候已经日落,借助余晖的微弱光线,我们走了走静悄悄的红土城,本来预想着会有不少的游人,谁知道天色已晚又恰逢雨天,整个小镇已经完全进入了沉睡状态。我们走在空荡荡的街道,就好像就独自像参观一所硕大的历史博物馆,街道的每一处陈列都是一道历史,一段往事;我们边走边聊,很快,就摸着上坡的板路找到了小镇的制高点——尖顶教堂;对于南法的这些小镇来说,似乎最必不可少的就是教堂,尖耸的哥特式屋顶收集了周围所有的精华和灵魂所在。就在一切显得过于寂静的时候,六点“咚咚”的钟声回荡耳边,我抬起头,看看天空,再望望远方,感觉身边的一切是多么的纯净:想象,深处高高的山岗小镇,站在“世界”的最高点,没有一切人迹的声音,只有风、雨,一片平原的辽阔,荡漾的钟鸣,声声入耳。
我们在红土城停留的时间不长,但这段经历和感受却很独特。就像石头城一样,同样坐落在山顶天际边的小镇,同样是雨后的清新,但从建筑风格、颜色和感觉上却给人完全不一样的冲击。在南国相继走访了不少其它的小镇,感觉特别明显的就是一到傍晚就静的出奇,看不到熙熙攘攘的街道,也没有来来往往的车,放佛是敲了统一的晚饭钟,街上的人一下子就进入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庭生活。可能也就是巴黎才是真正的不夜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