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峰
格林德瓦是私家车可以到达的最远地方,从这里开始,再向阿尔卑斯山迈进只能徒步或搭乘公共交通。查到的攻略确实有不少人选择步行到海拔更高的KleineScheidegg站坐车;我们本着把体能留给山顶的原则,选择在格林德瓦上车“修养”。一路上经过了很多漂亮的村庄和绿油油的大草垫,早上7点多还在晨雾中沉睡的村落显得格外宁静,真的就像诗里面写的一般 “屋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们手里的相机也一刻也没停下来,就算隔着窗户,还要捕捉这些难得一见的美景;并不只是我们,整个车厢的人都被美景调动得溜溜的,一个转弯的功夫,雪山换到了列车的另一侧,长枪短炮的人们就跟到对应的那侧噼里啪啦。上少女峰要坐两段火车,第一段是普通的机车,没有太多的爬坡;30分钟后在中转站转乘上少女峰的专列:这些鲜艳红色的车厢在蓝天白雪的映衬下尤其显眼,向远处望去,还能看到前一班列车在山腰间慢慢的爬动,直到消失在山边的转弯处。
因为火车需要爬陡坡,所以和普通铁轨不同,这里的两条轨道之间还有一道锯齿状的钢轨,与火车的底部的齿轮刚好吻合,这样列车就能稳稳地上下陡坡。雪线以下,我们都在露天的铁路上缓慢前进,可以包揽沿途的风景,从高处俯瞰那些散落在山谷中的村庄;抬头仰望,层层叠叠的雪山好像触手可及,却又看不到终点。然而到了雪线,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整个火车就转为隧道之内。
在隧道里走了将近50分钟之后,我们到达了终点站少女峰,阿尔卑斯的欧洲最高峰。观光站就建在山脊之上,集旅游、气象、通讯站为一身;作为一名合格的游客,我们自然按照站内标好的路线顺序参观,它的历史、山脉、冰川、冰洞走马观花,最吸引我的是走出去,呼吸一下阿尔卑斯清新、冰冷的空气。少女峰海拔4158米可不是说着玩的,快走几步路之后就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在捣气,经验告诉我在这个时候只要躺下来歇息小许就能恢复,所以我想了一下并没有躺下而就继续向前走。雪地的尽头,整个山脉和山谷都尽收眼底,除了白雪和寒冷告诉我身处高原,眼前的景象更像是一马平川的白色大地,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静静的,只有蓝天、白雪和我。
上山之后,我们之前的一切顾虑都打消了,虽然上山火车坐得满满的,但因为时间早,所以站内没有太多勤劳早起的游人,旅游环境也很舒适。但当我们在1点多下山的时候,中国团和韩国团陆续进站,大厅开始变得拥挤嘈杂,而我们已经准备下山。总的来说一家人都认为来少女峰是正确的决定,下次有机会可以再去游其它山峰。
上少女峰我还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就是把我的phantom带上,在雪山之巅飞了一趟,捕捉到了几张非常满意的照片,当飞机落地拿到照片的一刻,感觉一切都值得了。

施佩兹
下了少女峰,我们继续沿湖南侧游玩,看到漂亮的小镇就下高速,停在镇中心走一走。施佩兹是查好的预定目的地之一,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水边城堡;它在湖边的小镇中已经算是比较大比较繁华的了,但其实在瑞士的乡村,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景致,你会觉得那里都那么的独特,那么的美。你会看到当地人开着农机割草收麦;你会看到红色的列车从田间天边快速的开过;你会看到身穿比基尼的美女在湖边嬉水。
因为高速公路在湖的南侧,所以南边的城镇发展得更商业化一些,而在湖的另一侧,北的小镇则更加原生态。傍晚时分,马路上已经空无一人,想必人们正在家中吃着热腾腾的晚饭吧,我们有幸独享这份安静和存在。沿着石子小路向湖边走去,路过当地人的木屋,门廊挂满了鲜花,摆满了瓷器和装饰品,风铃随着微风作响,一看就知道是充满了幸福的小屋。门前的田地里种着叫不上名字的作物,红色的拖拉机停在一旁,好像活儿刚做到一半就被喊回去吃饭了。


贝恩
离开了风景如画的乡村,我们又回到了文化游的路线。下一站是贝恩,也叫伯尔尼,位于瑞士西北部,莱茵河支流阿勒河穿城而过,是仅次于苏黎世和日内瓦的第三大城,是瑞士的首都。它的旧城区今日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核定的世界遗产,被河水包围,可以从山上新区俯瞰整个老城区的半岛,尤为漂亮:老式的建筑和红色的尖顶在郁郁葱葱的绿树点缀下非常优雅。光是俯瞰肯定不够,我们开车进了老城,路面还是小块方石铺成的,经过这么多年已经有些凹凸不平,车开在上面咯咯噔噔的,不过正是这样的味道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老城区保护的如此完好,所有的建筑、城门洞、路中心的喷泉、雕像依然如故,仿佛历史的画面随时都浮现在眼前。我们所住的airbnb人家在贝恩的山上新城,虽说是新城,但应该也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吧。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采用了在老城旁建立新城的方式,这样老的遗迹和传统都不会破坏。每次想到这里,都不禁想到北京和西安,西安是如今城墙保护最好的唯一帝都,而北京的古城墙早已经不见,安定门的城楼还是后来复原出来的。前一段时间看了一部基于真实故事的电影叫“外交官”,讲述的是一名瑞士的外交官劝说德国司令违背希特勒摧毁巴黎的命令,让这座城市得以传承下来的故事;而现实中的这位德国司令在二战之后被授予了国际勋章。试想如果巴黎真的在那时候被移为平地,那就不再有那么多感人的爱情故事。建立一座城市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想要摧毁它却只需要一个命令。
巴塞尔
巴塞尔是瑞士的文化艺术之都,有着众多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我们绕路北上就是为了能够一睹芳容。我们先参观了世界著名雕刻家简?汤格利(JeanTinguely)的作品,它位于施瓦尔茨瓦尔德(Schwarzwald)桥畔的索利图德公园(Solitudepark)里面。在宽敞的美术馆内,展示着大量的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利用旧轮胎、旧齿轮等各种废材料创作的,与传统的博物馆不同,游客可以和这些艺术品互动,有些可以触动复杂的机械传导,有些则能让它们发出响声演奏音乐。很不巧的是它最有名的美术馆因为改建不开,所以我们抱憾离开。
洛桑 日内瓦
把两个城市放到一起写,真的是偷懒偷到家了,但是说实话没有在城市里住下体验,对于游客来说也很难感受到它们和苏黎世到底有什么不同。万国宫、花种、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联合国什么的,反正我们一个也没去,因为这些地方无非就是下车照相的景点。倒不如在日内瓦湖畔走走,感受了下热浪天气下,日内瓦市民下湖煮饺子的热闹场景。人们都聚集在湖边和喷泉边嬉水、游泳,一派周日休闲的好景象。
在Facebook上看到朋友留言说特别喜欢日内瓦,我当时只有一种反应“啊”?!城市的确不错,环境优美,毗邻法国小镇安纳西,但除此之外我真的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本来构思博客的时候,发现可以写的东西太多,到底要写多细,究竟要说哪些;计划是写上下篇,结果一半发现还得至少再来一篇,于是乎诞生了中篇,觉得要是洛桑、日内瓦不赶紧收手,好家伙又得来一篇。但不管怎么说,旅游这样的事情是需要亲身去感受的,游记一方面记录下自己的心理历程,另一方面给其他朋友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鉴于这两点我都做到了,这怎么也都算是一篇好游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