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骨文的两个月

    刚刚过去的周五,826日,我就已在甲骨文工作整整两个月了,回顾过去两个月自己的表现和成果,感觉不错。其实,这段时间也是我和公司相互熟悉和了解的时段。

    甲骨文是个非常棒的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和宽松的工作环境,有着令人羡慕的办公大楼和喷泉。因为客户群主要是对公,公司的文化就非常严谨和稳重。但与此同时,它庞大的体制使得沟通的成本相比之下就比较高,导致有些很简单的问题都要等很久才能解决。我遇到的典型事例是:每当服务器不幸死机时,我所要做的是通过发内部服务申请,要求重新启动服务器,如果有些服务器离安置在我们很遥远的地方,就不说了,但有些就是在我们的办公楼里,结果申请的处理速度少则12天,多则1周,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为本来就是按个重启钮的事,却被弄得很复杂,还需要通过审批。我就经历了用4天宝贵时间,等待别人帮我重新启动电脑这样的事情

    因为我是新人,所以还没有开始独力工作,多数任都由一个印度同事Deepak着我去做。我很幸运, Deepak是个非常好的印度同事, 是很耐心很努力的那种人 。相比之下,我上上周帮另外一个印度同事做一个Test,遇到了一个IE打不开HTTPS网站的问题我弄了弄未果就去找他帮忙,他自己鼓捣了一会儿弄不好,就说“it is out of my scope”,我想那好吧,这么难问题还让“哥哥我”自己解决吧,当然事实证明我是比他点。

    因为刚刚开工,我的工作不是那么繁重,加之我在用SQLPlus的时候,感觉user experience不是很好(最简单的例子,SQLPlus不支持用上下剪头来翻阅命令行的历史记录,当然后来听说可以加wrapper),而 GUI版的SQL Developer启动又超级慢,我决定自己写一个启动非常快的软件小工具,让经常用数据库的同事能够非常快速的启动软件、连接到数据库并且执行语句。于是这个JAVA版本的小工具qSQL就诞生了,取quick SQL的意思,并且支持很多新的功能,比如缩写、查找、监控等等。上周四,我通过公司内部的Mailinglist发布了我的小工具,邮件会投递到几千人,但截止到周五晚上,只有有15个试用。我强烈地感觉是这个渠道发出的邮件很多人都不会太认真看,但另一个方面让我觉得公司的氛围和文化并没有鼓励这样的做法。

    与此相比,像谷歌这样的it公司就会比较注重user experience和创新。如果有人开发了一个改良小工具,公司多数人会试用,因为这些人希望尝试新的点子和方法,开阔自己的思路。正如Inthe Plex这本书中所说的一样,谷歌非常棒的点子很多来自员工自己的Project

   之前我不是非常满意自己的职位,因为不涉及太多的代码。但和越来越多的同事聊天之后,再加上这段时间自己的体会,我觉得现在的职位对我帮助更大。因为如果真是天天写代码的话,我就只能写其中的某一个功能,接触面就非常狭窄。但我现在的职位就接触到所有甲骨文的fusion的产品,让我对整个产品和构架有了比较多了认识。换句话说就是我能够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甲骨文的产品。

    好像说了很多甲骨文的问题,但其实这些是美中不足。甲骨文作为一家硅谷的IT公司,有着非常多的优势。比如每年都有很多新毕业生入职,使公司充满活力。再有就是公司的员工人际关系比较好,有什么问题都能找人解答。公司还有很多培训机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我下周就要接受第一个培训课程,因为甲骨文有很多自己的认证课程,对外都是要收取几千刀的费用,但我们内部员工去上,就由公司买单了,使其有很好的机制和氛围让员工接受继续教育,非常珍贵和难得。

    下周我要学习内容是WeblogicServer,因为在这两个月里,我或多或少的接触了这个产品,所以学起来应该非常轻松吧。最后补发一些新的甲骨文照片。

我非常温馨的小cube,照片是1个月前照的了,所以现在看上去应该东西多了很多

在甲骨文的两个月

来加州旅游的同学说:“就你们甲骨文的楼最气派!”
在甲骨文的两个月

甲骨文logo
在甲骨文的两个月

甲骨文傍晚漂亮的园区
在甲骨文的两个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