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了写关于学计算机专业在美国找工作的情况,并没有太多介绍我找工作的过程和心得,并没有炫耀的想法,只是最近有不少同学问我,所以分享一下自己在上个学期找工作的感受。可能我所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或者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每间公司,但还是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帮助更多朋友找到满意的工作。
我很幸运这么快就找到了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最大的心得和感受就是找工作其实是在找一种自己积极的心态,所以我觉得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漫无目的地投简历,拒就拒了吧,或者因为它影响了你平时的心情和生活,那么我觉得你的心态还是没有调整好。在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想要不要一开始就谈心态的问题,因为中国人写文章是把重要的东西写在后面一步一步升华,但英文的东西写多了,还是打算把它作为最重要的观点放在开篇来说。
首先,机会是争取来的,许多事情需要尝试了才知道 。无论写简历、申请还是联系recruiter都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我和身边的大多数同学一样在学校的careernet上申请了很多公司,收到拒信也是家常便饭了。但对于拿到手的校园面试我都非常重视,提前做好准备,这也是和多数人一样。但可能有些同学没有意识到的是,面试不仅仅是公司了解我们的过程,也同样是我们了解公司的过程,你应该能够通过面试了解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间公司,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份工作,自己是不是有实力做好这份工作。身边的不少朋友告诉我如果一个公司拒了申请人,那么要等6个月之后才能再次申请。这个规定在很多公司都有,但规定都是人制定的,如果你能说服recruiter,那么争取到第二次面试的机会其实并不难。我第一次面试微软的project manager,我被问到一个一句话的编程题,因为题目有点太简单,所以我想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玄机,而并不没有马上写出答案,可能导致面试官认为我不擅长编程,所以拒了我。但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所以我写信给recruiter说明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并且争取到了第二次面试的机会,并且顺利通过进入到了on-site面试。第二个例子是我得知同学面试的一间公司很好,因为自己之前了解不多,所以没有申请,但当我再到学校网站想申请的时候已经申请已经截止了,可能很多人又止步于此了,但我从公司网站找到了一个公司中的校友发了自己的简历给她,争取到了3轮电话面试的机会。
当然不是说自己一次面试没面好就肯定能要到第二次面试的机会,很多的时候你需要有一些东西来证明你比之前更适合这份工作,我当时所说的是:做了AI的TA, 开始做微软XNA的MENG Project, Yahoo HackU Winner.
其实我讲这两段经历的目的就是,有些时候失败可能并不是我们的问题,有些时候可能是发挥不好,当别人否定了自己的时候,我们不能否定自己,如果那间公司真的是你所向往去工作的,多写一封邮件有能费多少事儿呢?人家给不给机会是人家的事情,但是不是再努力争取一下就是我们的事情了。
其次,一间公司的工作职位有很多,可能只是你不了解,而且有些你不知道的可能更适合你。很多大公司有很多职位可以申请,而且它们之前是相互独立的。我面试了谷歌两次,两个不同的职位,第一个是软件工程师,但正事因为自己被拒了,所以我才发现第二个工作是我真正喜欢和擅长的:Associatetechnology manager, 而且幸运的是一直走到了最后一步。对于ATM这个职位,我之前并不了解,但后来通过多方了解和与面试官的交流,我发现我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因为他需要申请人的计算机背景,同时需要有一些商科的基础,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么!虽然有点可惜没能拿到offer,但这个职位全美只招6个人,所以我能走到最后一步已经很高兴了。对于自己喜欢的公司,如果有很多自己可以做的职位,不妨多申请几个,如果路能宽一点总归是好的。
我申请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校的CareerNet, 因为来招人的公司都比较有针对性,所以无论给不给面试机会,都会有比较明确的回复。再者,这些公司通常会来学校进行校园面试,与电话面试相比,面对面的交流会更加清晰自如。同时,一些没有到我们学校招聘的公司,我也到官网申请或者投了简历,比如Adobe和暴雪等等,但和使用学校系统不同的就是,多数情况会石沉大海了,但同时也有很多公司是非常认真负责的,他们会说无论是否提供面试机会都会有HR打电话给你聊一聊,比如Bungie。
之后就算是一些小Tips吧:
简历一定要用心写。因为对于一个recruiter来说,他可能面对着几千份的简历,比如要从中间筛选出100份,这个过程可能就会比较主观,所以我是在自己简历的最开始做了一个小概括,比如多少年的编程经历,熟悉什么语言等等,这样不需要让recruiter去看每一个project就能对我的能力有一个了解。
简历最好一页。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一开始和很多人一样疑惑,我之前的简历是两页,所以浓缩到一页就意味着要舍去不少东西。但我的确问了很多人,包括学校的辅导老师以及公司面试的人,他们都认为一页的简历是最合适的,当然如果你有很多东西,写两页未尝不可,但通常recruiter只会看第一页来决定是否感兴趣,所以对方感兴趣,就可能看第二页,如果不感兴趣,后面的就没用了。我说的这个可能是主要适用与本科和研究生,因为我确实看到一个PHD大神给Intel的简历是一本2厘米的小书,可能PHD有太多的project了吧。
为自己的申请做一份表格。可能一开始申请的公司不多,所以所有东西记在脑袋里不是问题,不过申请的公司一旦多了话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有时会犯糊涂,这间公司我到底申请了还是没申请?我得到回复了么?公司我有认识的人么?这些都应该记录下来,方便自己跟踪。
Career Fair(招聘会)是一个让你建立人脉的地方。很多同学都认为careerfair没用,就是去投简历。但就我看来,投简历似乎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在网站上都可以申请,相反认识一些人脉,校友才是最关键的。举两个例子,我在careerfair上面认识了谷歌工作的校友,和他聊了很久,最后得到了他的内部推荐。再有就是认识了摩根斯坦利的开发部经理,我们聊的很好,而且我相信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我们在Infosession上再见的时候他也认出了我,然后给我说:I can guarantee you an interviewin next week. 所以和很多人相比在等消息的时候,我就已经确定自己有interview了。Career fair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投简历,当然我也承认很多公司我可能不能打动HR,仅仅是投简历而已,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不去努力试着建立一个network,那么你什么都没有,但如果你能认识一些人,那么你就是成功了。
我不是什么找工作的专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提高,所以我所说的仅仅是让我感受最深的,希望以上的TIPS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斧正,共同探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