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喝小酒

   我不是一个“饮”酒之人,只在和家人一起的时候,为了助兴喝上一点。我对中华博大酒文化的浅薄认识,只停留在无穷无尽的敬酒和不醉不归豪言壮语。从小就对酒没有兴趣,所以至今还未曾喝多过,也不知道自己的酒量到底有多少。不过听母亲说喝酒这事儿我倒像我爷爷,怎么喝都不脸红,所以我一直自认为酒量略有一二。唯一一次有反应的是喝了一烧瓶红酒,边喝还边吹着河边的小风,突然站起走路就发现自己有点不稳,不过神智仍然清醒,思维仍然敏捷。

   为了避免被人灌得神志不清,我在社交场合一直滴酒不沾,尤其是在国内。因为我知道一旦喝了一杯就会有下一杯。喝点小酒本来是一件开心、助兴的事情,但如果弄得身体不适,强人所难就适得其反了。有一次走亲戚,我两个表哥很快就被灌的不行,一个喝醉一个喝吐,我看着心里都替他们难受。其实不光是中国人喝酒很凶,美国的同事也是如此。朋友公司组织去墨西哥坎昆玩,美国人就往沙滩上一趟点酒喝到天昏地暗。而朋友则自己弄了辆车,到附近的玛雅金字塔走了一遭。这当然是对休假的不同阐释,但另一方面看出老外对酒精的由衷喜爱。对此,朋友给出了一种解释:美国人对酒的执着可能与管制有关,因为21岁之前都买不到酒,所以一旦解禁,都很疯狂。而这个时候又正好在大学,所以这种嗜好就继承了下来。
   有些时候,我也会想喝上一杯,而这些时候就包括:吃有花生米作小食的饺子的时候、吃美味的牛排羊排的时候,或者一个开心的晴朗的周末下午。之前家里有不少红酒,睡前经常喝上一杯,有助睡眠,不过一旦喝完就懒得去买了,因为毕竟不是生活必需品。然而,在美国面对琳琅满目的品牌和种类我也无从下手,看着吧台里一排排的酒,不得不承认也是门学问。于是乎我决定第一步先把市面上常见的啤酒都喝一喝,有个比较,也知道那种喜欢那种不喜欢。
   计划从今年5月开始实施,为期3个月时间,除了平时喝的Budlight和百威,一共尝了市面上16种啤酒,因为一买就是6瓶装,所以曾经一度担心这100多瓶啤酒会不会造成啤酒肚,不过还好是一场虚惊。啤酒主要分为两类拉格(Lager)和爱尔(Ale)。前者是源于德国,是用低温底层发酵和储存的啤酒,因此酒体清澈,口感清爽。而后者来自于英国,采用高温发酵,所以颜色深、口感重、酯类特殊的气味,喝起来比较苦。
    从上到下,由左到右: 贝克(Beck’s), Dos Equis XX, St. Paul NA, 时代(Stella Artois Cidre), 科罗娜(Corona Extra), New Castle Brown Ale,Hefe, Double Take, New Belgium Rampant, Chainbreaker White IPA,Blue Moon, Shock Top, Hoegaarden, Pacifico Clara, Leffe, Fortune,Guinness。

喝喝小酒

   本来想每个酒都单独介绍两句,结构反复删改了几次,最后决定还是只列清单,酒这种东西还真得自己尝才知道,而且如果不一对一比较,我实在尝不出来这之间的细微差别。但偏爱总是有的,我比较喜欢Corona,芳香清纯,清凉爽口,墨西哥出产,现在是美国进口最多的啤酒。尝完了啤的,可以准备第二步红的了。红酒喝的还是比较多,所以到时应该每种都能介绍上一二吧。

旅行记录

   记录旅行的方式很多,过去的几年,我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居多。而近一年来因为GOPRO的出现,我逐渐开始用视频记录旅行过程中的感受,因为视频就是一部自己的纪录片,真实的还原彼情、彼景、彼人。时间久了,慢慢地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种感觉,看着屏幕上闪烁的影像片段,那种一下子穿越时空的融入,变淡的回忆和思绪一下被激活、释放。而加工过后的微电影变成了浓缩精华的五味瓶,配合上音乐的节奏和曲调,当时的期待、兴奋、高潮、失落,都让人回味让人醉。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所有的文档、图片、视频都会仔细分类存档。去年配备的文件服务器,就是我专属的档案库。我并不经常点开这些尘封的文件夹,只是默默地保留着,因为它们的每个碎片都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从初二时的第一部数码相机,有了春游和同学围坐潭柘寺打牌的第一段视频,到14年后的今天去北密西根看红叶,每一段活动的影像都是珍藏的记录。

  但这些视频大多数还都是原始影像,因为处理视频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最近几次出行,一程下来就有50、60G的视频素材,挑选、剪切、组合、构建剧情、花絮等等都要花大量的时间。不过制作这些视频倒是值得,除了自己的创作的热情以外,3、4分钟的短片一下子就能把当时最好的回忆呈现出来。到现在,我一共制作了3部短片,因为最近非常忙碌,赏红叶的素材还在等待发掘。今年5月底的时候去了西雅图的奥林匹亚国家公园,第一次拍了延迟摄影,一切的故事就让视频来诉说吧。

再见了San Carlos

   掐指一算,住在SanCarlos这个美丽的小城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也是过去几年中停留最长的一次。一年半的时间听上去很长,却又感觉很短,入住时的喜悦场景好似昨日。过去的18个月发生了很多,改变了太多。这个被我叫作“家”的地方,真的是离“家”在外的唯一归宿。日月更替,情感就像房间里杂乱无章的东西一样,越积越多;美好的、温馨的、苦涩的、伤心的,交织在一起,却一件都不舍得丢弃。

今天是我在Caprino Way住的最后一晚,转过熟悉的街角,走着熟知的通道,一股伤感涌上心头,这种陌生、冷酷让我的情绪突然间失控,不知为何喘不过气来。看着客厅里一件件已打包好的行李,卧室里仅剩的孤零零一张床,发呆不知多久。

再见了San Carlos,我将把你的美埋藏心底。

再见了家,我已将心情打包,连同充满的回忆。

再见了昨天,我鼓起了勇气,迈开坚定的步伐。

明天我就要离开,到远方去生活。

祝福我吧,黑夜已经过去,黎明就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