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同学再为外地考生买单
——谈谈香港的大学颁发的奖学金
在内地人们总是说重点大学如清华,北大的招生名额的分配主要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而对于其它省份的同学很不公平。但是在香港我,一个来自北京的学生却觉得香港的大学对待北京的学生十分不公平。
由于香港热,今年有许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报考香港的大学。根据相关的统计,今年香港大8所大学总共招收1300名学生,但全国有3万余人报名。而且其中多数是来自北京及上海的学生。
许多考生与家长认为报香港的大学可以“垫底”,是报考清华,北京这些名牌校的一个双保险,但事实并非如此。以香港大学为例,今年的招收比例已经超过33:1.比起国内的学校竞争更加激烈,而且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正因为北京的申请人多,所以北京考生之间的竞争极其激烈。以我所上的香港理工大学为例,在北京的考生中,我只认识到了一位奖学金生,而且他的分数远远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位北京的考生比清华分数线高10分都未能获得奖学金,因此不得不放弃在香港求学。因此,如果你想获得奖学金的前提至少是你已经能上清华北大了。
相比之下,我所接触到的外地考生却是另一种情况。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奖学金,而且是全额奖学金。但让人意外的是,他们成绩均未能达到清华、北大在那里的录取分数线。还以理工大学为例,理工大学今年招收了240名内地学生,其中86名来自北京,所以也不难猜想那些来自上海的考生人数。理工大学的报名费在香港大学里属于很低的了,仅有140元。但香港大学的是400元,香港科技大学的为300元。按照去240与86的比例,我们不难推算出3万考生中有大约1.1万的北京考生,我们取300元报名费为准,11000*300=3300000。3百30万。而北京考生从中获得的奖学金很少,更多是支援其它地区的考生了。
但钱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许多来香港上学的外地考生是分数不及清华北大的,部分还来自与中国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交换计划。北京的考生则不同了,要不是自费读书,要不就是比清华北大分数线要高出10多分,甚至20分。
到了香港我才发现,香港的大学其实并不是他们所称的招收综合素质高的考生。其实所有的录取工作、奖学金的发放全是依据分数。在填写报名表是的那些活动、奖项不能说没有用处,但起码是微乎其微的。当然,有人也会说报纸曾经报道香港大学拒绝招收内地的状元,我想那只不过是炒作罢了,也许是那些人家境不好,到香港不能够拉动他们的经济发展吧,因为连给我上课的香港老师都自称香港人学习、生活只有一个目的——钱。
可以说香港政府、香港的大学是这场战役的大赢家,他们借助内地的媒体猛抄,大肆地进行宣传。他们的战略完全符合内地考生家长的心理“反正报名又不占支援,不如多一份把握”而把内地考生的钱全都圈来,同时把人材也揽过来。这是最恰当不过的一举两得的例子了。所以报考香港的大学是需要冷静的思考,而不是赶这股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