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旅游指南

把九寨沟放在第一个介绍给大家是因为它是“比较下”让我最满意的旅游景点。不过在正式介绍九寨沟之前,还是想在到外地旅游的层面上给大家几条建议:
1.到目的地报团
我们就是在到达成都后,在成都的中青旅参加旅行团的,这样有两点好处:一个是要比我们从北京报团节约不少银子;二是能够更好的安排行程,因为很多旅行团团费包含了机票,这样往返的机票是定好了,行程必然十分紧张,很少有自己能够支配时间。如果到当地报团,才能真正享受。
这样又带来了两个问题:
机票
在网上订就好了,预定时间约早所能享受的折扣约多,而且价格并不比旅行社的贵多少。但是还是要货比三家,因为有些价格在国航网站买不到,却可以在携程买到;而有些票在E龙比携程便宜。
酒店
酒店也是我们在网上直接预定是如家连锁酒店,因为这样的连锁在品质上有保障,而且价格也比较公道,所以很受到背包客的青睐。同样还有很多,例如Motel(莫泰)等等,当然我们到了成都后发现当地还有价格更便宜的当地连锁酒店,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在网上不要预定过长时间,如果有更好的酒店可以换,如果没有到期后再延期即可。
2.距离近的景点可以包车游览
我个人不是很愿意参加旅行团,原因太多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不一一说了。我们通过成都的中青旅包了一辆面包车,一天是200元。这样我们10点30出发,一天游览了青城山和都江堰,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从青城山步行下山的时间。如果参加旅行团是肯定缆车上下的,要不就是一大早出发,把行程塞的满满的。
包车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确定好所坐的是什么车,是面包还是桑塔纳什么的,另外还要协商好高速公路过路费、过桥费等问题。
当然像九寨沟这样的地方还是建议大家参团去,因为路是在是比较难开,时间也很长。
3.尽量避开旅游的热门线路和旺季
这次去四川旅游给我的印象太深了,真的感觉是去看人了,而不是去享受去了。无论在九寨还是乐山,人真的多得不能再多。旅游好像不再让我感到很惬意,更多的是烦躁。九寨沟我就不建议大家在旺季去玩,如果可以选择淡季去更好,因为那里人多的让你感觉不到“人间天堂”。
下面进入正题介绍一下九寨沟:
目前有两种团,一种是双飞3日团,另一种是汽车4日纯玩团。我建议大家参加第二种,虽然会在路上花费很多时间,但第二种团有二次入沟,其次没有安排购物。在九寨购买的门票是220元,包含2次入沟的费用,如果你选择飞机3日团,就只能浪费2次入沟,关键是一天你不可能把九寨沟转完,只能做汽车草草逛一遍,在景点照照像,根本不能徒步走走栈道,享受周围的环境。
很多人去了九寨沟都感觉如同天堂,但我和家人却没有那么明显的反映。九寨沟入沟后很多树林都是次生林,也就是说在砍伐后种的,虽然覆盖率很高,但与我在德国看到的森林是天壤之别,在德国我们看到的森林是很粗大的大树,进入林子后感觉阴森森的,很幽静,但在九寨沟却不是这样的。当然人们都是说来九寨是看水的,的确九寨的水很漂亮,有很多瀑布,浅滩,湖泊(海),由于水中富含矿物质,水碧蓝碧蓝的。后面我会附上照片让大家一睹为快。
再有我想介绍一下九寨的两日的玩法,九寨沟成一个”Y”字型,入口在下面,所有景点都集中在右面的岔路上。很多导游会建议大家利用第一天主要乘车把所有景点过一遍,然后利用二次入沟的机会再游览一下。不过我不建议大家这么玩,因为如果不是天气照不了好照片的原因,这些自然景观看过玩过一遍就可以了,倒不如利用时间好好享受一下步行在树林、小溪间了乐趣。所以我们第一天仅游览的右上面的一条沟,多数以步行为主。而第二天一早我们乘车直接到左上方的沟向外游览,因为左面那条沟只有两个景点,所以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
景点都是风景也没什么值得介绍的,所以大家还是后面看照片吧。再说两句所需要带的东西:
雨伞(沟里十里不同天,很突然下起大雨)
长袖外套(我们是8月去的,沟里温度是18度左右)
以上就是给大家的一些建议与提示吧,下面是九寨沟的介绍:
九寨沟位于岷江上游阿坝州南坪县境内,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50公里,因沟内有盘信、彭布、故洼、盘亚则查洼、黑角寨、树正、菏叶、扎如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
九寨沟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其中52%为林木繁茂的原始森林。自然景色兼有湖泊、瀑布、雪山、森林之美,有“童话世界”的美誉。大多数景点集中于“Y”字形的三条主沟内,纵横50公里。根据专家的考察,这种高山湖泊是在地球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发生急剧变化,山体不平衡隆起和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分冰川剥蚀、岩溶洼地阻塞湖、泥石流堰塞湖、滑坡与崩塌堰塞湖四大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水色清澈透明,幽静深邃,彼此以台瀑相连,逶迤不绝,小的有半亩,大的有千亩以上。四岸有千年古木,奇花异草,四时变化,色彩纷呈,倒影斑斓,气象万千。其中最大的长海,长7公里,海拔3000米,澄如碧潭,冬可滑冰,夏可行船。临近的五花海,由于湖底有各种色素的矿物质和枯枝败叶、海藻等沉积物,经过阳光的折射,幻出丰富多姿的色彩,成为名副其实的彩色湖。

九寨沟现已规划为:树正景区(火花海、卧龙海、犀牛海、古磨房和树正瀑布);日则景区(珍珠滩、诺日朗瀑布、珍珠滩瀑布、高瀑布);剑岩景区(天鹅海、悬泉、剑岩原始森林、熊猫海);长海景区(长海、五花海、上季节海、下季节海);扎如景区(骑马、野餐、藏族村寨民俗)等几个景区。已开发出二滩、三沟、四瀑、十八群海。最著名的景点有剑悬泉、芳草海、天鹅湖、剑竹海、熊猫海、高瀑布、五花海、珍珠滩瀑布、镜海、诺日朗瀑布、犀牛海、树正瀑布、树正群海、卧龙海、火花海、芦苇海、留景滩、长海、五彩池、上、下季节海等。各景点之间栈道幽深,小桥横跨,村寨古朴,民风各异,令人有飘然出世的超凡脱俗之感。妩媚的春日,九寨沟众多景点万紫千红;炎炎夏日,则浓荫滴翠;醉人之金秋,则五彩斑斓;严寒隆冬,其景色则冰清玉洁。真可谓四季分明,各有千秋,其中尤以金秋最为迷人。

深藏在林中的108个高原湖泊—海子,每到其时,天高气爽,碧水澄澈。映衬着漫山遍野绚丽多彩的秋林,水底五彩石,天上飘白云,如梦似幻,如醉如痴。火花海、五彩池等景点因池水清澈,湖底石质晶莹而折射阳光,呈现出梦幻似的光彩,步移景换,犹如进入了童话世界,珍珠滩水波粼粼,如飞珠碎玉。诺日朗瀑布宽达100余米,从30米高的石崖上,飞泻而下,色彩明艳,另具一番秀雅自然,清纯优美的风韵。

九寨沟的森林2万余公顷,在2000米至4000米的高山上垂直密布。主要品种有红松、云杉、冷杉、赤桦、领春木、连香树等。在这里的原始森林中,栖息着珍贵的大熊猫、白唇鹿、苏门羚、扭角羚、毛冠鹿、金猫等动物。海子中野鸭成群,天鹅、鸳鸯也常来嬉戏,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九寨沟旅游指南
九寨沟旅游指南
九寨沟旅游指南
九寨沟旅游指南
九寨沟旅游指南
九寨沟旅游指南
九寨沟旅游指南
九寨沟旅游指南

体验四川——旅游业

刚刚才从四川回来,此行使我对四川的和现在的旅游产业有了新的认识,我打算写几篇系列的文章想大家介绍各各景点有什么好玩的,怎么玩,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但第一篇文章我还是打算从整体上谈谈我的感受,表扬的话我就不说了,因为把这些地方比喻成“人间天堂”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我就说说“天堂”有什么令我不满的地方。
首先是票价太贵,给大家报报价,杜甫草堂60、都江堰90、青城山45、乐山70、峨眉山120、黄龙120,而是北京颐和园的旺季票价也不过只有30元,故宫淡季40,旺季60。我的父母以前都曾到过四川这些景点,他们都对这些景点的变化表示“惊叹”。听他们说都江堰以前不售门票,因为只是一个在江中服务百姓的水利工程,所以大家都可以上去看,但现在建起了一个很大的公园,包括了依山而建的二王庙、山上的亭台楼阁、还有修复一新的离堆公园,光是公园大门就有三四个。公园里的大道两旁是石雕的精致水渠,上面是可以吐水的龙头。如果是仅仅一个堰是不可能收费那么高,所以在整合了周边的公园,扩大占地面积,植树种草,然后把票价抬的高高的。成都市的杜甫草堂同样也是,前后整合了两个公园,转了一上午也没逛完,但实际留下来遗迹就那么一点。这不能不让人觉得现在的人真是急功近利,想钱都想疯了,换着法儿的圈钱。
其次就是四川的很多景点虽然硬件条件投入很大,达到了很前进的标准,但是软件条件与之相比差距很大。换句话说就是设施设备比较好,但是管理上比较差。乐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公园修建的很漂亮,但是为了看一个大佛要整整排队2个多小时,所以大佛上面几乎被曲折的排队栏杆占去了多半地方,而且还有少数游客直接插队或从出口处进去,这些不文明行为明显缺乏管理和及时的制止。作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历史遗产双遗产的著名景点来说,让游人在山上苦苦等待2个多小时才能目睹乐山大佛的真容,到底合适不合适?况且四川天气炎热潮湿,能深深体会什么是汗流浃背。当我下到山角才看到在对岸乘船在江心看大佛的服务,做船不但可以避免遭罪,还可以完完整整地用相机排下大佛,难道公园方面就“不明白”这些吗?我想当时在评定世界遗产的时候肯定是清空园子专门为他们这些委员专门开放的。相同的是都江堰,公园售票至6:00,所以理应在6:30之前提供服务,但当我们5:40分的时候入园,公共卫生间就全都关了,让我们哭笑不得,而这样好像也不是一个世界遗产所应有的“人文”关怀。相比之下虽然九寨沟的管理要好些,但还是有共同的问题,九寨晚上6:30关门,结果不到4点很多摊位就撤摊了,而且餐饮等服务也早就关闭了。在入园前还发生了点混乱,我们一行43人都要为第二次入园而照相并且印到票上,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人手动一个一个用相机照,既不方便而且还费时费力。
再者就是对现在旅游业的思考,现在真是全民旅游热潮,到处都是peoplemountain peoplesea,对于风景区来说,那份幽静的氛围早就不在了。例如在九寨沟,走在溪边的木栈道上,当然想独自享受这一切的美景、空气。但实事上是人挤人,热闹和街市一般,这不免让我有些扫兴。对于佛门圣地来说,也不再是清静之地了。所以这让我决定以后再也不去旅游热点城市了,要去就去一些边远的没有开发成型的地方玩。另外旅行团里什么人都有,乱插队的、随便吐痰的、致使导游安排的时间和计划一再推迟,让全团的人等了再等。而且现在的人们到峨眉山、乐山求开光的法器也与以前也都不一样了,人们不是虔诚的信佛而祈祷,而是为了发财、升官才去拜佛,请香。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疏漏多多,敬请谅解啦。附上几张照片。
九寨沟旅客大厅混乱的场面
体验四川——旅游业
乐山大佛的人海
体验四川——旅游业

What I have done on my PC

Long time since last update, so I decided to write sth abt myworks on PC. Cuz all the stuff ar in English, I followed the style.Most of my pals started previewing some knowledge abt C++, so do I.But I only read couple of charpters. Seeing need hard work now.lol….
Talking abt recent works on PC, they ar mainly related toHKMUNC(Hong Kong Model United Nations Club. Even though I left HongKong, I’m still working on some of the issues and projects, likenamecard, membership card etc.. I feel honored to be one of thecommittee members of HKMUNC and we are struggling to create themost sucessful conference ever in Hong Kong in 2007. As hard workreward, we could win a chance to attend somerelavent conferences and events held in Mainland China or even inHarvard, U.S. next year.
In the club, I am the head of Promotion and PublicationDepartment–if I remember correctly–takingcharge of 2 people so far. Not a big Department. But our task arreally imp. Here I’d like to paste some pic orscrea snapshot of my works.
The biggest’s my website, u can check’t out at
Home page for our club
What I have done on my PC
Page for Past Events
What I have done on my PC
This is my design of membership card week before lastweek.
What I have done on my PC
And this is our 1st newsletter I made. This is my 1st designon it. I heard it got some praise. I am so happy.Checkit on ur own. ofcuz, it just the 1st page and I made it in PDFformat.
What I have done on my PC
End
Thanks for reading..

香港点滴

其实就是有些照片没有发上来,有的因为事件比较小,有的是因为照片后来来拿到,总之还是一些生活学习中比较有意思的事件了。
今年的高桌晚宴,和堂里的Hemen一起合影(照片不错,就是自己照的不是很好)
香港点滴
 和好朋友Libera(左二),右面的忘记了,最右面的是Johnathan.同样是HighTable Dinner.
香港点滴
 开学不久和姐姐去玩滑索,都是专业人士啊,自己选择地方,然后自己拉索,都要自己弄的,很开心。
香港点滴
香港点滴
香港点滴
堂里的糖水会,是大家认识交流的好机会。
香港点滴
 我参加的堂里的羽毛球队,我们堂取得的第三的好成绩~~
香港点滴
 和姐姐去学击剑,姐姐可厉害,是亚青赛的亚军,专业教练,很牛很牛。一共学习了两次,很有意思。
香港点滴
 可惜当时脱了“战袍”,如果能穿着运动服那就更好~
 香港点滴

大学第四站—首经贸

昨天终于去了转说中的首经贸,看到了好朋友蔡雪山、张新阳、李鑫、沈梦玥,感觉超级好。迟到闹的你们都等我吃饭,真的好抱歉。
首经贸给我的印象还真不错,有漂亮的校门,新建的大体育馆,条件都很不错。不过后来才知道那些漂亮的设施他们还都不能使用。不过在新的教学楼里上了一趟政治课,条件还真的是不错。以前不知道有丰台校区,不过到了以后才知道离我家真的很近。
上传照片几张
大学第四站—首经贸
学校的楼很漂亮,就是马路窄了点
大学第四站—首经贸
政治课上,没什么人听课~
大学第四站—首经贸
大学第四站—首经贸
大学第四站—首经贸
 教学厅大厅
大学第四站—首经贸
大学第四站—首经贸
大学第四站—首经贸
大学第四站—首经贸
大学第四站—首经贸

大学第三站—首师大

 先和新阳、雪山、梦玥道个歉,本应该先去你们那里的,但后来和郭航商量一起过去,所以事情就搁置了,我们俩打算下周去你们那里。
首师大是6月15日去了,因为外出了几天,所以一直没有更新。感谢雨思同学早早的就到了门口等我,带我参观,还请我吃饭。其实首师大离我以前再以前的家很近,所以几乎每天出门都要经过首师大的门口,能看到那个独特的海燕造型的校门(不过雨思说像裤衩)。虽然没能好好的在校内参观一番,但以前我还是有缘进过两次校园。一次是去参加希望杯钢琴比赛,一次是去打网球。
首师大的主校区和其它大学相比可能的确是小了一些,但和我的学校相比就已经是大很多很多了。校园的建筑都比较古老,也正因如此校园的绿化真的让人心旷神怡,感觉畅游在绿色的海洋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校园的那条主干道——那条林荫大道。转了转校园,我们在首师大的食堂吃午饭,感觉品种很多,味道也十分可口。之所以赶中午前来就是想去听听她下午的课,课名我记不住,反正是什么社会主义还是什么思想的课,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3个体系和2个制度。前面听的还很有意思,讲的是现代企业制度,但后面的内容就实在无味了,什么按劳分配啦,所有制啦,还是初中高中的那一套。不过多亏了雨思同学我才能不被老师赶出去,在此谢谢你啦~~
总之,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让我对首师大印象最深的就是绿化好。顺便说一句,在临走的时候居然碰到了鲍曼,我们也是7年没有见了,样子虽有变化但仍能认出来,聊了很久才离去,大家也商量假期一定组织一次聚会。
学校的教学楼
大学第三站—首师大
大学第三站—首师大
 我最喜欢的那条学校主干道
大学第三站—首师大
 学校的音乐中心,我的钢琴比赛就在这里参加的。
大学第三站—首师大
学校的图书馆
大学第三站—首师大
学校正门进来后所看到的校训和主楼
大学第三站—首师大
学校的留学生楼——就是气派
大学第三站—首师大
分校区的图书馆
大学第三站—首师大
听课的情景
大学第三站—首师大

南方周末采访

前一段接受了《南方周末》的采访,文章刊登在07年6月7日的《南方周末》上。
电子版:
《南方周末》
SINA网转载
全文如下:
刘翛:把钱用在长见识比用来烘衣服有价值
两样日子  把父母给的钱用在出门长见识,比用在烘衣服有价值。

今年3月,刘翛给《中国青年报》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水土不服”,一些内地学生尖子生逃离港校》,开头讲了他的一个北京同学从香港理工大学“逃离”的故事。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位同学觉得香港怪怪的,香港人也怪怪的,长相、打扮都怪怪的,他不适应、不喜欢这里的许多东西,再也不想勉强自己了,宁可回去复读再考内地大学。

彼此看不惯的情况是有的,刘翛也听说过曾有香港学生用英语对一个内地女生说:“你为什么来香港?我最讨厌来香港的内地学生。”

这些没有发生在刘翛身上。如今他已经与退学的北京学生失去联系,却与香港学生Gibson成了朋友,约着一起打球,偶尔遇到也会一起去吃饭。

Gibson的普通话讲得不是很流利,虽然他小学时曾经学过。那时候Gibson并不理解校长为什么要开设普通话课,觉得这门课又闷又没用处。后来他做建筑工程的爸爸被公司派去广东工作,他开始感受到内地对的影响。直到上大学,Gibson才认识第一个内地人——他的“卫生间友”(toilet-mate),把小学时的普通话捡了起来。

香港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宿舍是两个人一间房,两间房共用一个卫生间,于是有了“卫生间友”这个概念。第一眼,Gibson并没有判断出这位“友”是内地人。因为他的上衣并没有塞在裤子里——这种有些“土”的穿法是他们判断内地人的标志之一。打招呼之后,他才发现这个英文名字叫Luis的学生只会讲普通话。

“你从哪里来?”——“北京。”Gibson第一反应是:曾听一个朋友说,内地消费比较低,但是北京的物价和香港差不多。

“你读哪个科目?”——“计算机。”Gibson读的是放射学,这个毕业后很容易在医院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科目,目前还没有内地学生来抢。

“你喜欢什么运动?”——“羽毛球。”Gibson乐了:终于找到了共同之处。

Luis是刘翛的英文名字。后来Gibson在卫生间也认识了刘翛的室友黄默,但是感觉黄默“土”一点,也拘谨一点。Gibson和室友更多还是与刘翛接触。Gibson原本听说内地学生喜欢自己形成小圈子,他也不否认香港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找内地学生玩:“根本不会想到这么做,因为已经有很多香港的朋友了。”不过机会既然摆在面前,他也愿意多去了解内地学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隔三差五地,Gibson和室友听说刘翛去了海洋公园、迪士尼公园、澳门,不禁感慨内地学生真有钱。Gibson至今没去过迪士尼,觉得380元的门票太贵。他虽是家中独子,上大学还是自己打工出了一半学费:“如果问父母要,他们应该也能出得起,但是我不好意思。”

刘翛觉得还是香港学生有钱。因为香港人洗衣服习惯直接烘干,刘翛觉得太贵:“每6分钟要两块钱,通常要20分钟才能烘干。”他认为把父母给的钱用在出门长见识,比用在烘衣服有价值。不过刘翛在网络论坛上看到内地学生在宿舍晾衣服的行为经常会引起香港同学反感。好在他的室友黄默也是北京人,不介意。

Gibson发现两个内地学生都颇有理想。刘翛刚入大学就已经明确将来要去美国继续深造,学习自己喜欢的人工智能。Gibson和他的朋友们则不会想得这么长远,他们喜欢说“见步行步”,相当于普通话的“见机行事”:“以后的事情,现在想也没用。”

Gibson对这个差异没有褒贬态度,但是另一件事,“土土”的黄默确实让他生出了敬意。即将到来的三个月暑假,黄默要去美国打工做管家。薪资很少,黄默还要自己贴上两万,他看重的是去美国感受一下。Gibson当时没有申请,一则因为想去香港的医院实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害怕去一个陌生地方。他佩服黄默“懂得把握机会到处去看看”。

同在香港理工大学,比Gibson高一个年级的香港女生Polli已经先后与两位内地女生做过室友,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天津。两个内地室友没有学会广东话,Polli学会了普通话,比Gibson流利得多。

Polli总结两个室友的共同之处,一是都不会做饭,对于打扫卫生也没什么概念,北京室友甚至连笤帚都拿不好。她们的“卫生间友”还曾对Polli抱怨:“你的室友太脏了,洗澡之后地上都是头发。”Polli觉得,“也许因为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比较受宠爱吧”。

另一个共同之处是两人的消费都颇高。Polli的家境在香港属于中等,家有姐弟四人,她从小就被妈妈要求学做家务,消费习惯也颇节约,一件T恤三四十块就可解决,吃饭不是回家就是自己做,一个月开销大约2000元。而两位内地室友达到5000元。天津室友经常在外吃饭,喜欢买名牌衣物,有时跟外国交换生去酒吧兰桂坊玩。北京室友没这方面开销,但是因为不适应香港天气,来了之后长了满脸痘,每个月都要花大笔钱

在学习方面,两个室友都颇刻苦。北京室友没什么朋友,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宿舍看书。天津室友是交换生,没太多学习压力,但仍然颇上进。刚来的第一个月,她不适应全英文上课,会用MP3录下老师的讲授,回来对照笔记反复听。

有一个晚上,Polli与天津室友都因为准备考试没睡好,两人边聊边哭了起来:“天津室友说她压力很大,因为父母给她那么多钱,对她那么好,她不可以不努力读书。”

 

 

两样脑子

“她怎么会想到把内地的做法带到香港呢?”

5月下旬,内地的大学生们休完五一长假,逐渐恢复学习状态的时候,香港的大学生们已在忙着应对期末。

期末自然意味着考试。考试来不得虚的。别说照抄别人,就算写作中对别人的作品有所引用,没标注清楚,都会被判抄袭,被扣分数。香港大学的刘润哲通过网络提交论文时,发现校方的接收程序会自动在论文数据库里检索,用蓝色标出与别人论文相同的地方,如果超过多少比例,系统自动会判定该论文抄袭。

刘翛比刘润哲提早一年感受到这种严格,因为他的一年基础班不是在内地大学委培的,而是直接在香港理工大学读的。这一届理工大学的内地学生有两百多,其中北京学生就有86个,比往届更抱团,不与香港学生交流。一年下来,个性开朗的刘翛熟一点的也仅限于对面宿舍的两个香港学生。但是嘴角喜欢往下撇的刘翛在看自己的内地同学时,已多戴了一副批判的眼镜。

刘翛刚到大学就发现楼道、电梯口到处贴着严肃考试纪律的海报,考试前夕学校也经常通过群发电子邮件告诉学生,怎样的行为属于犯规,后果如何。但是这次期末考试,他还是听说有内地同学作弊:数学科有人抄公式,伦理科有人抄小纸条。抄的人都没被发现,因为老师监考颇松,伦理科的老师甚至在监考时戴着耳机听音乐。这场考试的形式是写作论述性文章,老师在考前已经划出考试范围,在老师和刘翛看来实在没什么可抄的。

刘翛也看不惯一些内地同学在小组课上的表现。他在写给《中国青年报》的文章里写道:“香港的大学特别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团队精神培养。那里很多课程的作业、小组演讲、小组报告都要由四五名同学共同完成,课程的评定以小组为单位打分,同一组的学生会获得同一个分数。这种方式就容易出现个别同学自己不出力,靠分享别人劳动果实‘混’分的情况。而我们以前几乎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训练,且喜欢单打独斗。所以,一身个人英雄主义的内地同学很不习惯,更不愿为他人作嫁衣裳。”

其实刘翛的判断有激愤之嫌,类似的情况在香港学生中也有发生。香港科技大学的樊一比刘翛高一年级,已经与香港同学一起上课。他和很多同学都发现,遇到小组功课,内地学生常常会担任组织者,因为大多数内地学生更希望得到好成绩。樊一不介意替同组的同学多做一些,同学一句“你果然靠的住”就足以让他心中暗自得意。

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内地学生都听说过去年发生在香港城市大学的事情:一位内地女研究生给老师一万块钱,希望“买”个好分数,结果被老师举报,以行贿罪入狱。“她怎么会想到把内地的做法带到香港呢?我们在香港都生怕给内地人丢脸。过马路比香港人还遵守红绿灯。”即将在香港大学法学院完成最后一年学业的高欣说。

香港理工大学的香港学生Gibson也听说这事。他认同当事教师的举报做法:“他要证明自己是廉洁的。因为信誉很重要。”当记者问他:“信誉为什么重要?”他愣了一下:“这个,你们觉得需要理由吗?从小到大,父母老师都是这样教我的啊。”

在香港的文化环境和教育制度下,内地的尖子生是否依然是尖子生?

记者在香港科技大学采访时,受访的商学院和工程学院的内地学生总结说:“通常班上成绩最好的还是香港学生。剩下的大多数香港学生就比较爱玩,内地学生在中间,有很好的,一般不会太差。”

香港理工大学的Polli就是成绩最好的香港学生之一,目前的GPA(绩点)是班上第二名。第一名是另一个香港同学。她说同班的一个内地学生也很刻苦,但做题的时候,老师总会说他的思路有问题:“比如研究一个杯子是该什么材料做,我因为学过专科,注意应用,会往这方面想。而他是用中学课本里的思路在想。”

香港大学政治与法律专业的香港学生谢翠婷也曾有过“楞了一下”的经历:“课堂上谈到西方法律思想的原则是每个人的基本自由都不应受到限制时,香港同学因为从小到大听的都是这类观点,不会有什么反应,而内地同学会质疑,他们担心这样会使社会失去秩序。”

大学第二站—人大

昨天去了人大,先流水账一下,早上10点到校,王冕带我在学校转了转,他请我喝了咖啡(我付的费),到机房看了看。随后我们去食堂吃了午饭,要了5个小菜,刷羊肉、土豆肉、孜然羊肉、木须肉、青菜,味道真的很不错,太羡慕有这么好的饭菜。之后我参观了一下他们的宿舍,短暂休息和和他的朋友少帅一起去体育馆打羽毛球,这个体育馆是我认为人大里面最漂亮的一栋之一。洗澡后,和7年未曾见面的小学同学孙潇,也是我的同桌见了面,聊了聊,感觉真不错~但遗憾的是忘记了留影。之后变去吃晚饭,王冕请的刷肉。
总体来说人大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校园很大,绿化也很不错。但是那里宿舍的住宿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其次是那里的学生买饭为什么不排队?很多人端着餐盘在各个窗口前挤来挤去,而且在我后面的人,还N多女生就生生往我前面拥挤,弄的我生怕把饭洒到别人身上,王冕看了就接过盘子,帮我买。我就很是纳闷,为什么就不能排排队呢?后来听王冕说,他已经在那里被人两次把饭洒在身上了。
在此十分感谢王冕的热情招待~
 学校正门
大学第二站—人大
大学第二站—人大
大学第二站—人大
 体育馆
大学第二站—人大
 如论讲堂
大学第二站—人大
 羽毛球馆内
大学第二站—人大
大学第二站—人大